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一个非综合征型少牙畸形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30 17:15
   背景先天性缺牙是人类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6~20%,多发生于第三磨牙,其次为第二前磨牙和侧切牙。按是否伴发系统性疾病,可分为综合征和非综合征两种类型。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个别牙缺失(小于6颗),称为牙齿发育不全(hypodontia,OMIM 106600,以下均不包括第三磨牙)。当缺牙数目大于6颗时,称为少牙畸形(oligodontia,OMIM 604625),它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约为1.1%,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和其他系统性疾病伴发。全口无牙较为少见,它通常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少牙畸形呈单基因病的特点,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该病有两个较为明确的致病基因,分别是定位于染色体4p16.1~16.3的MSX1 (msh homeobox 1)基因和定位于染色体14q12~13的PAX9(paired box 9)基因,它们均编码转录因子,在牙齿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用。1996年,Vastardis等首先发现MSX1基因突变造成了人类牙齿的选择性缺失;2000年,Stockton等报道了第一个PAX9基因突变与大量磨牙先天性缺失相关。迄今为止,与先天性缺牙相关的MSX1和PAX9基因突变已经达20多个(http://www.hgmd.org/)。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 MSX1基因突变家系的临床表现包括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唇腭裂为常常合并出现的畸形,累及的牙齿以第二前磨牙和第三磨牙为主;PAX9基因突变的家系主要表现为非综合征型,以磨牙缺失较为常见。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目前,在先天性缺牙的遗传学研究领域,多数是基于家系以进行候选基因的突变筛选研究,其数据大多来自欧美,突变多集中于MSX1和PAX9基因。先天性缺牙在中国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是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较少,因此收集更多的家系筛选基因突变,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对于提高中国人先天性缺牙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少牙畸形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征,并检测基因突变情况,为正确理解先天性缺牙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收集先天性缺牙家系,设计调查表,调查家系家族史等资料;对家系成员进行全身检查和口腔专科检查,拍摄曲面断层片;分析家系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同时整理家族史等资料,绘制系谱图,做遗传特征分析;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抽取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针对PAX9和MSX1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DNA直接双向测序的方法,检测了该家系中7例患者及7例表型正常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的基因突变;查阅CBM和Pubmed比对信息,排除多态性,以确认突变;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突变对功能的影响。 结果该家系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该病在家系中外显率较高。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非综合征型多数牙缺失、牙齿形态发育异常和牙齿异位、间隙及牙合关系异常,牙齿缺失以第二前磨牙和第三磨牙为主。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SX1基因的内含子1的3’上游2bp处存在一个新的替代突变IVS1-2AG (451AG),使内含子1的剪切受体位点发生改变。该突变未在家系内正常人及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中出现。对PAX9基因的检测未发现异常序列。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该突变使MSX1基因正常的剪切位点消失,突变可能引起了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变化。 结论 1.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家系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第二前磨牙及第三磨牙先天缺失较为常见; 3.中国人MSX1基因突变可引起家族性少牙畸形,IVS1-2AG为一个新的突变; 4.该突变扩大了先天性缺牙的基因突变谱,为进一步理解先天性缺牙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81
【部分图文】:

界面图,界面,4℃保存,备份保存


加入 100μlDNA 溶解液,65℃水浴 1 小时使 DNA 充分溶解。 将 DNA 溶液置于 4℃保存备用。.1.3 基因组 DNA 的备份保存及模板 DNA 的配制:用分光光度计测 DNA 原液的纯度和浓度,并分装成 2~3 管,一份放至 箱保存,剩余的放至 20℃和 4℃保存以做 DNA 检测分析。根据 DNA 原液浓度配成浓度为 50ng/μl 的模板 DNA。.2 MSX1 和 PAX9 基因引物设计参照文献设计及用 Primer5.0 软件自行设计扩增 MSX1 和 PAX9 基因编码翼区域的引物。.2.1 MSX1 和 PAX9 基因的序列获取在NCBI的网页(http://www.ncbi.nlm.nih.gov)输入该基因的名称,可得到因的mRNA序列(图1)。

界面图,界面,基因组序列,外显子


图2 Human BLAT Search界面Fig 2 The interface of Human BLAT Search 采用Primer 5.0进行引物设计据基因mRNA序列与基因组序列的Human BLAT Search的结果,采用引Primer 5.0,将含有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的基因组序列输入件中(图3)。根据序列长短、合适的起始及终止位置限定设计条件,中挑选合适的引物。考虑到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测序仪器的误差,以内含子交界50个碱基以内序列可能影响mRNA剪切,一般要超出目标序100bp左右。物设计主要针对基因的编码区及其侧翼区域进行,设计参照以下原则物的长度控制在16~24 bp。

界面图,引物设计,界面,外显子


图3 Primer5.0引物设计界面Fig 3 The interface of Primer 5.0表 1 MSX1 基因的引物序列Tab 1 Primer sequences of MSX1 gene used for PCR外显子 引物(5’ - 3′) 扩增产物长度(bp) 退火温度(℃1 aF: CTGGCCTCGCCTTATTAGCR: CTTCTGGCAGCTTGAGGAGT661 581 bF: AGTGTCCCCTTCGCTCCTR: CTTCTGGCAGCTTGAGGAGT227 582F: ACTTGGCGGCACTCAATATCR: TGTGAGGGTTAAAGGGAAGG669 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娟;;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2 王春;向学熔;余兴华;;正畸牙刷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口腔卫生维护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年23期

3 戈怡;耿威;姜秀瑛;宿玉成;;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区夹层植骨和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4 赵改侠;;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5 江煜;张倩;孙桂兰;;平度市农村地区成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6 ;口腔种植的“金标准”丛书——“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临床指南”(宿玉成教授主译)[J];口腔医学研究;2011年08期

7 贾保军;黄征难;雷鸣;王娟;宋慎琳;刘素阳;杨海青;屈丹阳;赵文显;袁柳;;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的种植修复临床探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8 张建华;夏金星;薛昌敖;刘炜;;鉭垫式义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6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8期

9 陈秀朵;韩晓东;;30例牙周炎患者多牙缺失后采用塑料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7期

10 顾红晖;;牙齿缺损 不妨种一颗[J];健康博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玉新;段银钟;毕慧贤;;正畸与种植义齿在个别牙缺失修复中的联合应用[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武汉生;丁文生;;人工种植牙修复个别牙缺失286例临床观察[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李树春;陈钢;马练;刘学恒;;XIVE种植系统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杨晓江;李nr;付俊;徐蔚瑶;;多牙缺失种植修复的咬合重建[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陆群;陆忆;徐俊;;磁性固位下颌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陈希生;;攻击自卫性牙损伤2例[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峻;;外伤性牙齿脱落法医学鉴定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戴成贵;林曦;;外胚叶发育不全牙缺失的早期矫治与修复[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9 李德泳;;城市、农村和渔岛老年人缺牙特点及修复情况调查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蒋昕;周志国;常夏;;成人安氏Ⅱ~2伴上下颌前牙缺失的矫治[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晓峰;张远航;哈医大二院矫正严重下颌牙畸形[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周晌辉;哪些牙病患者适合做人工种植牙?[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老人牙缺失应及时修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张荔子 陈祖亮;种植牙将成为牙缺失修复首选方案[N];健康报;2006年

5 安康同仁口腔 吴毅;快速镶牙的危害[N];安康日报;2007年

6 陈祖亮;种植牙将成为牙缺失修复首选[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北京口腔医院;儿童牙齿发育异常有哪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8 张志勇;种牙得牙 巧夺天工[N];健康报;2006年

9 任贤云;如何维护活动假牙[N];健康报;2006年

10 玉华;口对口喂食危害健康[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俊;(牙合)向牵引在保留前牙残根中的应用及短期疗效观察[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志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牙向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段银玲;短牙弓及后牙中断牙弓对合稳定及颞下颌关节健康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年

4 薛晋杰;非综合征型先天性缺牙一家系与外胚层发育不良八家系的遗传学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5 梁佳;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致病基因的筛查及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午丽;一个非综合征型少牙畸形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2 刘治慧;自体骼骨游离移植同期种植体植人修复骨量不足区牙缺失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孙俊鹏;成人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婕;PAX9和MSX1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先天缺牙患者中的表达[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程凡;种植牙冠根比例与天然牙冠根比例的比较和种植牙冠根比例对种植牙周围骨垂直高度丧失影响的初步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6 储顺礼;上颌第一磨牙区颧骨种植义齿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鑫灿;一个单纯性先天上颌侧切牙缺失家系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季尚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治疗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田李静;萎缩性牙槽骨牙移动动物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施华丽;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的修复方法[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1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31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