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牙髓炎组织中氧衍生自由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0:31
   牙髓组织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在炎症过程中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以临床患者为对象,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氧衍生自由基(FR)在牙髓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提高活髓保存率提供理论依据。 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直接测定32例炎性牙髓组织FR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炎性组织中FR含量较高,ESR波谱显示明显的FR波峰,而正常对照组则不明显,g=2.0121,提示可能为过氧化FR。 21例炎性牙髓化学发光(CL)测定结果:炎性牙髓自发光(SCL)强度(3.07±1.75光子数/mg prot/s)和鲁米诺(L)介导的CL强度(14.95±14.75光子数/mg prot/s)显著高于正常组SCL(2.66±2.03光子数/mg prot/s)和SCL+L(3.30±2.08光子数/mg prot/s),P<0.01,外源性SOD可抑制SCL+L,CL强度由9.52光子数/mg prot/s降至3.79光子数/mg prot/s。从而说明牙髓炎时组织中含有极高浓度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放射免疫法(RIA)研究人牙髓组织不同状态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45例正常牙髓检测结果表明:生理情况下,牙髓组织中Cu,Zn-SOD含量随着年龄的递增其呈降低的趋势。牙髓炎时Cu,Zn-SOD含量:慢性牙髓炎组1316±316ug/g prot,急性牙髓炎组1482±531ug/g prot,而正常牙髓组2059±555ug/g prot,其明显高于炎症组(P<0.05)。说明牙髓炎时Cu,Zn-SOD含量较低,O_2~(?)的增多可能与此有关。 在人工机械造成猫牙髓炎模型的过程中,定期施以牛血SOD,5只猫、70个牙,组织学研究表明:空白对照组的猫牙呈典型的炎性反应而SOD组的牙髓组织以增生、修复为主,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在穿
【学位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1992
【中图分类】:R781.3
【文章目录】: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文献回顾
    2.1 对牙髓炎病理发展的认识
    2.2 自由基理论
    2.3 氧衍生自由基与组织炎症和缺血的关系
    2.4 自由基与口腔疾病的研究概况
    2.5 外源性SOD的研究和应用
    2.6 中药盖髓剂的研究近况
3 理论研究部分
    3.1 牙髓炎组织氧衍生自由基的测定分析
        3.1.1 人牙髓炎组织中自由基的ESR特性
        3.1.2 牙髓炎组织氧衍生自由基的化学发光法检测
    3.2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人牙髓组织不同状态下的水平变化
        3.2.1 放射免疫法观察人牙髓炎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
        3.2.2 不同年龄组人牙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变化的研究
2含量的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3.3 人牙髓炎组织中丙二醛、前列腺素E2含量的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3.4 小结
4 动物实验部分
    4.1 牛血SOD在猫实验性牙髓炎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学反应
    4.2 外源性SOD、丹参酮、云南白药作为盖髓剂的实验研究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图
9 附录
    9.1 研究生简历
    9.2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10 文献综述
    自由基生物学与口腔疾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武,吴中立;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血清及组织脂质过氧化物[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2 吴德林,强美玉,孙结,陈杞;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放射免疫测定及其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3 孙海晨;陆熙昶;汪江淮;;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创伤过程中的地位[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8年02期

4 朱汉民;王赞舜;;衰老机理研究中的超氧化岐物化酶(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5年02期

5 孟琳,张举之,郑光静,易平;固齿丸抗自由基损伤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6 刘耕陶;氧自由基损伤与抗氧化剂[J];生理科学;1988年02期

7 叶庆林,李文展,杨俐丽,林德馨,林硕,陈英,刘俊琛,林爱珍;微量蛋白质定量的CBB—SDS法[J];临床检验杂志;1986年03期

8 赵大为,韩桃娟,赵瑞芳;牙周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全血化学发光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9 赵学兰;张天民;;超氧物歧化酶冻干制剂及脂质体制剂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10 李益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与功能[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5年03期



本文编号:2839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39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