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气道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8 02:35
目的:使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气道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其与骨性Ⅲ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差异,以期对唇腭裂患者的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在天津市口腔医院放射科接受锥形束CT扫描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20例(CLP-2,其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22.08岁),另选取同期接受扫描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21例(CLP-1,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10.67岁),骨性Ⅲ类患者10例(CL-3,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20.00岁)以及正常对照组骨性Ⅰ类患者11例(CL-1,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21.55岁),进行上气道的三维重建并进行分区测量。为观察上气道三维结构的改变,将上气道从上至下分为四段(鼻咽、腭咽、舌咽、喉咽),分别测量每一段的正中矢状径、最大冠状径和横截面积,取每一段的平均值、最大及最小值进行分组对比,每个数据均测量三遍,取其平均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a=0.0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生长发育组(CLP-1)各段气道横截面积及正中矢状径均小于生长发育完成组(CLP-2),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生长发育组(CLP-1)各段气道冠状径除Tlmin和T2min外均小于生长发育完成组(CLP-2),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唇腭裂患者与骨性Ⅰ类错颌畸形患者相比,鼻咽部和腭咽部的上气道形态更加狭窄,但舌咽部和喉咽部的上气道形态差异不大。 3.与骨性Ⅲ类组(CL-3)相比,唇腭裂组(CLP-2)在鼻咽段和腭咽段的上气道均有缩窄,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骨性Ⅲ类组(CL-3)相比,唇腭裂组(CLP-2)在舌咽段和喉咽段表现有明显的狭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研究对象中,上气道各段的横截面积、正中矢状径和最大冠状径不存在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上气道各段的横截面积、正中矢状径和最大冠状径逐渐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鼻咽部和腭咽部的冠状径最狭窄处没有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提示我们可能唇腭裂患者在腭平面处的气道冠状向宽度发育受限,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加以证明。 2、与骨性Ⅰ类组(CL-1)相比,唇腭裂组(CLP-2)在鼻咽段有着更为狭窄的横截面积和正中矢状径,但其最大冠状径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唇腭裂患者上气道在鼻咽部的冠状径发育趋近正常。与骨性Ⅰ类组(CL-1)相比,唇腭裂组(CLP-2)在腭咽段的正中矢状径和最大冠状径都有着明显的缩窄,导致该部位气道的狭窄,这一形态结构上的变化与唇腭裂所产生的错颌畸形密切相关,互为因果。与骨性Ⅰ类组(CL-1)相比,唇腭裂组(CLP-2)在舌咽段和喉咽段虽然表现有缩窄的趋势,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唇腭裂患者该段气道发育可能趋近正常,但仍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3、与骨性Ⅲ类组(CL-3)相比,唇腭裂组(CLP-2)在鼻咽段和腭咽段的上气道均有缩窄,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骨性Ⅲ类组(CL-3)的均选择上颌后缩的患者,唇腭裂患者在发育过程中上颌受限,也多表现为上颌后缩,因此两组差别不大。与骨性Ⅲ类组(CL-3)相比,唇腭裂组(CLP-2)在舌咽段和喉咽段表现有明显的狭窄,这可能与骨性Ⅲ类组(CL-3)研究对象均存在骨性下颌前突有关,过度发育前突的下颌骨可能导致了气道横截面积、正中矢状径及最大冠状径的扩大,造成唇腭裂组(CLP-2)上气道形态的相对狭窄。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782.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儿童与成人患者上气道形态比较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对象分组
1.1.3 测量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生长发育组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比较
1.2.2 生长发育完成组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比较
1.2.3 生长发育组与生长发育完成组研究对象的比较
1.3 讨论
1.3.1 应用CBCT进行上气道形态分析的优点
1.3.2 唇腭裂患者气道形态的性别差异
1.3.3 唇腭裂患者气道形态的年龄差异
1.4 小结
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成人患者与骨性Ⅰ类患者的上气道形态比较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对象分组
2.1.3 测量方法
2.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鼻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2.2 腭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2.3 舌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2.4 喉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3 讨论
2.3.1 上气道形态的影响因素
2.3.2 唇腭裂患者上气道形态与正常人群的比较
2.4 小结
三、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成人患者与骨性Ⅲ类患者的上气道形态比较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对象分组
3.1.3 测量方法
3.1.4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鼻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2.2 腭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2.3 舌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2.4 喉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3 讨论
3.3.1 矢状骨面型与上气道形态的关系
3.3.2 下颌骨位置改变与上气道形态的关系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上气道形态结构与测量的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5672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782.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儿童与成人患者上气道形态比较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对象分组
1.1.3 测量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生长发育组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比较
1.2.2 生长发育完成组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比较
1.2.3 生长发育组与生长发育完成组研究对象的比较
1.3 讨论
1.3.1 应用CBCT进行上气道形态分析的优点
1.3.2 唇腭裂患者气道形态的性别差异
1.3.3 唇腭裂患者气道形态的年龄差异
1.4 小结
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成人患者与骨性Ⅰ类患者的上气道形态比较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对象分组
2.1.3 测量方法
2.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鼻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2.2 腭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2.3 舌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2.4 喉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2.3 讨论
2.3.1 上气道形态的影响因素
2.3.2 唇腭裂患者上气道形态与正常人群的比较
2.4 小结
三、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成人患者与骨性Ⅲ类患者的上气道形态比较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对象分组
3.1.3 测量方法
3.1.4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鼻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2.2 腭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2.3 舌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2.4 喉咽部上气道形态比较
3.3 讨论
3.3.1 矢状骨面型与上气道形态的关系
3.3.2 下颌骨位置改变与上气道形态的关系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上气道形态结构与测量的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宏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咽腔间隙影响的三维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白士国;前方牵引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气道三维形态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5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456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