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观察咬合分析系统在正畸治疗末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发布时间:2020-11-05 17:35
   目的:观察咬合分析系统在正畸治疗末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减数正畸治疗进入精细调整末期的正畸患者,使用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正畸患者进入精细调整末期时刻(T1期)全牙列总牙合力值(Total occlusion force,TOF)、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otal contact area,TCA)、牙合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AOF)、左、右两侧总牙合力值(Left/Right occlusion force,LOF/ROF)及牙合力中心轨迹(Centre of force,COF)的位置,根据T1期测量的数据结果,指导临床医生进行3个月的精细调整,记录正畸患者矫治结束时刻(T2期)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CA)、全牙列总牙合力值(TOF)、牙合不对称指数(AOF)、左、右两侧总牙合力值(LOF/ROF)及牙合力中心轨迹(COF)的位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将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若数据满足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若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T2期,TOF、TCA、LOF、ROF的值均高于T1期,AOF小于T1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2期,COF的位置优于T1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F在T2期与T1期的差值小于LO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治疗结束前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咬合状况;2.在临床上,咬合分析系统对于识别咬合变化是一种有效、便捷、精确的工具,尤其是在垂直向;3.咬合分析系统在正畸治疗末期的应用,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畸医生精细调整,达到牙合平衡,提高正畸疗效,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咬合关系。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83.5
【部分图文】:

观察咬合分析系统在正畸治疗末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2期COF的位置位于牙弓中线上,且在前磨牙区,左右两侧牙合力基本平衡,右侧咬牙合力占总咬合力值得44%,左侧为56%,咬合接触基本均匀的分布于整个牙弓的弓形图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如;李敬谦;苑瑾瑾;闫亚姿;白颖;;咬合分析仪在正畸治疗末期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年07期

2 Maness WL;朱明太;;一种新技术——计算机咬合分析[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8年03期

3 兰民国;E-nip辊子咬合分析系统[J];中华纸业;2003年11期

4 王琛;殷新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咬合稳定性的研究[J];口腔医学;2008年10期

5 赵一姣;王勇;吕培军;;一种基于数字化牙颌模型的三维咬合分析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6 黄大海;丁仲鹃;;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03期

7 张蕾;;T-scan咬合分析系统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年09期

8 李平;胡晓阳;周崇阳;;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8期

9 安薇薇;王邦康;白玉兴;;T-scanⅡ咬合分析仪记录结果可重复性的临床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2期

10 罗宁;闫福华;李厚轩;;牙周治疗中的咬合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敬谦;观察咬合分析系统在正畸治疗末期应用的临床效果[D];郑州大学;2018年

2 冯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动态咬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3 张鹏;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在全口义齿中的定量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卢传涛;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亚;利用全可调(牙合)架进行(牙合)分析的评价[D];四川大学;2005年

6 彭亚宁;面向口腔正畸的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王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牙合)接触特征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8 党涛;数字化牙颌咬合分析的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姣;牙隐裂患者咬合接触特征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10 汪宁;种植支抗辅助摇椅弓打开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前牙咬合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1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71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