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噬水平研究X射线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9.8
【部分图文】: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自噬水平研究 X 射线对成骨细胞的作用2.4 实验结果2.4.1 多西环素作用浓度的筛选采用 MTT 法分别检测加入不同浓度的多西环素后 24h、48h、72h MC3T3-E1成骨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多西环素浓度为 2.5nM 时干预 24h、48h 后生存率与空白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结合 MDC 染色发现多西环素在 2.5nM时抑制自噬48h其抑制效果最好,因此,选取多西环素的作用浓度为浓度为2.5nM。
图 2 MDC 染色法观察单纯辐照组和 DOX+辐射组 MC3T3-E1 的自噬情况(。放大倍数 200×)Fig. 2 MDC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autophagy of MC3T3-E1 in the irradiation groupand the DOX+ radiation group. (Magnification 200×).2.4.3 单纯 X 射线和抑制自噬后对 MC3T3-E1 成骨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能够很好的评价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平板克隆实验中,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后,通过镜下观察细胞数>50 个时算作 个克隆。结果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单纯辐照组的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辐照后加入 DOX 抑制自噬后,与单纯辐照组相比,除 0.25 Gy 外,同 剂量下抑制自噬后的 MC3T3-E1 的克隆形成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图 3 细胞平板克隆实验观察单纯辐照组和 DOX+辐射组 MC3T3-E1 的增殖情况。(A) 单纯辐照组和 DOX+辐射组的增殖活力比较;(B) 单纯辐照组和 DOX+辐射组增殖率的数据统计。注:与 Control 组比,##P<0.01,与单纯辐照组相比,*P<0.05,**P<0.01Figure 3 Colony formation assay to observe the proliferation of MC3T3-E1 cells irradiated withDOX+radiation alone. (A) Comparison of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ies of the radiation-only andDOX+ radiation groups; (B) Data statistics of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the radiation-only and DOX+radiation groups.Not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compared with radiation alone group, *P<0.05,**P<0.012.4.4 单纯 X 射线和抑制自噬后对 MC3T3-E1 成骨细胞矿化及 ALP能力的影响⑴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 X 射线对 MC3T3-E1 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其矿化结节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辐照后加入 DOX 抑制自噬后,与单纯辐照组相比,辐射剂量 2 Gy 和4 Gy 时矿化结节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 4A、B、C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巧云;沈汉明;夏大静;;锌与自噬[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3期
2 马文科;戴舒惠;罗鹏;杨悦凡;费舟;;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6期
3 付婉;董笛;赵颖;;自噬的相关分子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年05期
4 方聪聪;毛善平;董慧敏;刘宝辉;王舜;;线粒体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年02期
5 李旭卉;吴习习;张凯;罗海霞;李敏;;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7年09期
6 马佳丽;侯静波;;巨噬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年08期
7 陈延斌;黄建安;;自噬在呼吸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06期
8 张安琪;朱莉拉;刘若冰;;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J];人人健康;2016年20期
9 苏历铭;;往日[J];当代工人(D版);2017年Z2期
10 张卓鹏;;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与应用分析[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政;自噬和长链非编码RNA MEG3对IGFBPrP1激活肝星状细胞的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2 盛岳;Rab37调控细胞增值及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靳佳欣;人类胚源肾细胞(HEK)中自噬相关基因4对于自噬相关基因8的作用探讨[D];兰州大学;2016年
4 蒲涛;23kD肝再生增强因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水平的调节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5 于守水;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7年
6 闫亚韵;Aβ损伤致PC12细胞AD模型PS1介导的自噬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姚小晓;Beclin1和ROS依赖的自噬在Bcl-2抑制剂ABT-737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凋亡中的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7年
8 尤婷婷;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ROF通过自噬介导对BV-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抑制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9 苏华;VPS34乙酰化调控其脂激酶活性和自噬的启动[D];浙江大学;2016年
10 孙英杰;细胞自噬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毓川;自噬负性调控CD8~+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D];浙江大学;2018年
2 王静超;自噬调节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郝艳琴;自噬调节氧化应激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4 赖华毅;鼠伤寒沙门氏菌spvB基因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5 陈鹏;环氧合酶2(COX-2)对Cr(Ⅵ)致DF-1内质网自噬的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6 胡旭瑞;基于自噬水平研究X射线对成骨细胞的作用[D];兰州大学;2018年
7 周净;当归有效部位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刘浪;自噬在辐射诱导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8年
9 尚波;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障碍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10 徐志飞;苏尼替尼诱导p53自噬—溶酶体降解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2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8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