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骨性下颌后缩临床矫治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0-11-19 03:49
   以下颌后缩为主要机制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发病率高,矫治难度大,对牙、颌、面形态影响较严重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因此,这种错牙合的治疗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医生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本研究从这种错牙合的病因机制入手,对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患者进行了一些治疗方法上的探讨。 目的 1.分析下颌后缩机制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形成的影响。 2.将Forsus矫治器作为下颌后缩患者早期矫治的矫治器,观察其疗效。 3.通过对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两种不同拔牙方式成人患者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探讨究竟哪种拔牙方式更适合成人下颌后缩患者的矫治方法。 方法 1.在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以ANB角大于5°作为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6例骨性二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样本,以SNA、SNB为分析指标,分析以上、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突、凹程度为代表的结构特征,以分析骨性二类错牙合形成的病因机制。 2.随机选择1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下颌后缩儿童患者,早期应用Forsus矫治器(美国3M公司)进行下颌前移矫治。疗程6~10个月(平均8个月)。通过对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分析,运用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上、下颌骨的变化,对Forsus矫治器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3.选取成人骨性下颌后缩患者30例, 15例为拔除2个上颌双尖牙(单颌拔牙组),15例为拔除上下4个双尖牙(双颌拔牙组),对比两种拔牙矫治方法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适合成人下颌后缩患者的矫治。 结果 1.关于骨性Ⅱ类患者主要病因机制的研究结果在所选骨性Ⅱ类患者研究样本中,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患者占了绝大多数(53.57%),而且尚有较多的患者(占14.29%)属于上、下颌都有后缩的情况,这样下颌后缩患者在所研究的骨性二类错牙合患者中占近70%的比例,具有绝对的优势。这提示大多数的骨性Ⅱ类患者的病因机制在于下颌后缩问题,而非上颌前突问题。因此,解决下颌后缩问题是治疗骨性Ⅱ类的关键环节。 2.关于用Forsus矫治器进行下颌后缩患者早期矫治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本研究中,我们改变了Forsus矫治器的常规用法,设计制作了相应的口内辅助矫治装置,将其作为下颌后缩患者的早期矫治的矫治器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的下颌后缩机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的侧貌外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颅颌结构改变如下: (1)骨性因素指标的变化:SNB角增加4.31°,ANB角减小了3.18°,说明下颌前移位明显,由下颌后缩机制引起的二类骨性关系得到了改善。 (2)牙性因素指标的变化:磨牙关系距减小5.79mm,磨牙由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切牙覆盖减小4.56mm,说明因下颌后缩机制造成的上、下牙列间二类磨牙关系状况,以及前牙深覆盖状况得到了改善。 (3)面部相对颅骨关系因素指标的变化:面部深度角增加了4.75°,说明下颌有前移。面轴角增大了3.98°;说明Forsus矫治器可有效的刺激下面部的生长。面部倾斜度角、下颌平面角、上颌深度角以及腭平面角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说明上、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发生旋转。 (4)深部结构因素指标:下颌骨体长度(Xi-Pm)增加了5.16mm,下颌升支轴线角增加4.08°,说明了导下颌向前治疗是有效的。后面高度增加了2.83mm,表明了Forsus矫治器可刺激下面部的生长。 3.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方法矫治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结果 (1)疗程:单颌拔牙矫治疗程明显短于双颌拔牙矫治。 (2)单颌拔牙组矫治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对于上、下前牙间交角来说,治疗后U1-LI角(129.77±8.48°)比治疗前(113.72±8.73°)显著增加;上中切牙突度和U1-NA角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由8.02±2.18mm、36.59±5.67°变为3.08±2.37mm、23.56±6.99°),但均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说明上颌切牙在没有出现过度内倾。对于下颌牙列来说,L1-NB角比治疗前有增加(由29.73±3.64°变为33.75±5.73°),略高于正常值,提示其具有适度的下颌后缩代偿机制。基于上、下牙列的上述变化,治疗后前牙的覆盖明显减少(由6.46±1.85mm变为2.15±1.09mm );上、下唇突度有显著降低(分别由2.61±2.54mm、2.97±3.42变为1.22±2.99mm、1.31±3.11mm);Z角则有显著增加(由66.54±7.34°变为72.97±7.83°)。而上、下颌骨的突度(SNA、SNB),以及上、下颌骨间的二类骨型程度(ANB)在矫治后则没有明显的改变。以上结果说明,单颌拔牙矫治用于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适度地利用了下前牙前倾代偿机制,建立了良好的上、下牙列咬合接触关系,并且改善了软组织侧貌外形,但对患者的骨骼形态则没有明显的改建作用。 (3)双颌拔牙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在骨性结构方面,双颌拔牙矫治后以SNA为代表的上颌骨突度及以ANB为代表上、下颌骨间的矢状关系有明显改变,即上颌骨突度明显减低、二类骨性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而在牙性结构关系方面,矫治后的改变如下:治疗后上、下前牙间交角(137.11±8.87°)比治疗前(114.09±9.56°)显著增加;上中切牙突度和U1-NA角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由7.01±2.83mm、31.08±7.12°变为2.53±1.65 mm、19.88±7.28°),有出现过度内倾的倾向。对于下颌牙列来说,L1-NB角比治疗前有减小(由29.65±4.93°变为22.78±5.33°),且小于正常值范围,说明矫治后上、下前牙关系不理想。以上结果说明,以双颌拔牙方法对成人患者进行矫治,能够达到降低上颌突度、改善二类骨性关系的效果,但是有造成上前牙的过度内倾的可能性。 结论 1.上颌突度正常、下颌后缩是我国人群骨性二类错牙合存在的主要病因机制。 2. Forsus矫治器(美国3M公司)可作为功能性矫治器用于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早期矫形矫治,可起到显著促进下颌骨生长的作用,能纠正骨性下颌后缩机制,能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提示应用Forsus矫治器矫治,对骨性下颌后缩儿童的早期矫治是行之有效的。 3.单颌拔牙矫治方法与双颌拔牙矫治方法都无法明显改变患者的下颌后缩骨性机制,但是单颌拔牙比双颌拔牙方法更适合这类患者的矫治,因为单颌拔牙容易利用下切牙适度前倾的牙性机制,代偿下颌后缩的骨性机制、建立前牙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且不容易产生因为上前牙内收量过大、而至上前牙过于内倾、形成闭锁性咬合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此种拔牙模式更适用于成人骨性下颌后缩的患者。另外,上颌单颌拔牙矫治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疗程相对短,减少了拔牙数目,患者易于接受。
【学位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83.5
【部分图文】:

矫治器,前段


图1 Forsus矫治器( 美国3M公司)2.3.2 Forsus矫治器的组成矫治器由成套的弹簧装置及其附件组成。每侧包括弹簧装置一个,推(不同型号)一根,“L”型钉一根。推杆按长、短分不同的型号,分别为25m29mm, 32mm, 35mm, 38mm。2.3.3 Forsus矫治器的临床疗效Nina Heinig[23]等研究表明在Fsorsus矫治器治疗过程中SNA角保持不变SNB角增加约0.5o,伴随ANB角减小。治疗后SN-MeGo角、倾角、基底平角、Y轴、面高比,几乎未有变化。但是牙合平面的改变较显著,前颅底以合打开的方式旋转4.2o。治疗中,上颌前段内收5.3o,下颌前段唇展9.6o。平面及上下颌牙弓前段的改变均有显著计学差异。阎燕[24]等人认为Fsors矫治器治疗后SNA角基本未变,SNB角增加2.29°,ANB角减小2.26°,

头影测量,参考平面,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计算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两种机制的百分比的95%可信区间的方法分析这种主导性趋势的显著性。1.4 X线头影测量项目(图1-1)图1-1 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参考平面

矫治器,自行设计,美国


自行设计Forsus矫治器(美国3M公司)的使用图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瑾;张勇;;Forsus矫治器临床应用的研究[J];医学综述;2011年17期

2 刘颖萍;周洪;邹敏;闵丽芳;;Forsus矫治器治疗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的疗效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07年04期

3 麦志辉;艾虹;梁焕友;卢红飞;;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年青成人患者的疗效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08年08期

4 周晓勇;段银钟;文绍先;刘伟;;Forsus推杆式矫正器的临床应用23例观察[J];口腔医学;2008年10期

5 陈翚,宫耀;Twinblock矫正器治疗7例下颌后缩的临床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6 曹媛媛;官利民;李琼;曾祥兰;;下颌后缩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6年03期

7 卢红飞;麦志辉;艾虹;陈奇;;Twin-block治疗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变化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6期

8 毕佳;常新;;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功能矫治器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袁峰;段银钟;马晓萍;陈巧玲;;下颌后缩患者的下颌形态测量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李新平;顾泽旭;曹军;徐静;;下颌后缩与前突青少年患者牙龄差异性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左艳萍;功能矫治引导下颌前伸对下颌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迪;骨性下颌后缩临床矫治方法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葛尚军;国产Jasper Jumper矫治器的研制及治疗儿童安氏Ⅱ~1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田晓光;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和年青成人下颌后缩疗效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王敏;针对下颌后缩病例的下颌骨及下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戴娟;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 1下颌后缩儿童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王峰;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李新平;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牙龄与骨龄特征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王爱华;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伴唇习惯的AngleⅡ类错颌下颌后缩[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周晓勇;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袁峰;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特征的形态测量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9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89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