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06:31
  目的临床分析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例无牙颌患者,选择常规方法进行垂直距离确定,选择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作为基准位,每间隔0.5 mm,确定13个垂直距离。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无牙颌患者的垂直距离、咬合力呈正相关性,标准化咬肌、颞肌前束肌电值和垂直距离呈负相关性。结论针对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越大,最大咬合力就越大,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不是最大咬合力产生区域。随着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咬肌活动显著下降,颞肌前束肌电活动没有咬肌明显。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6期 第97-99页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垂直距离和咬合力关系

肌电图,肌电,垂直距离,咬肌


蒲Х治?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垂直距离和咬合力关系:垂直距离越大,则无牙颌患者咬合力越大,当垂直距离增减1.5mm,则咬合力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1所示。垂直距离和咬肌肌电和颞肌前束肌电关系:垂直距离越大,则咬肌肌电活动显著性下降,且颞肌前束电活动变化不大。垂直距离增减3mm,才发生颞肌电活动明显变化,咬合垂直距离增减1mm,则咬肌出现显著性变化。如图2所示。3讨论咬合垂直距离和咬合力关系,根据本组实验表明,无牙颌患者咬合力和垂直距离具有正相关性,无牙颌患者的正常垂直距离,并非最大咬合力颌位。如果垂直距离大于1.5mm,则最大咬合力存在明显变化,这表明垂直距离小于1.5mm,并不使肌纤维能够产生最大收缩力。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咀嚼肌长度也相应拉长,在肌纤维中,肌球蛋白丝、肌动蛋白丝所形成交联数目相应增加[3-6]。垂直距离和咀嚼肌电关系,根据本组实验,垂直距离越大,则咬肌电值明显下降,然而颞肌前束变化并不太明显。如果加入咬合力因素,则发现垂直距离标准化咬饥颞肌前束肌电值和垂直距离呈负相关性[7]。这表明,在控制,或不控制咬合力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因咀嚼肌电和咬合力肌电具有负相关性,则咬合力大小,会影响咀嚼肌电值。所以,控制好咬合力,使其处于恒定水平,再测量咀嚼肌电值,对评价咀嚼肌电方法更加。在本组实验中,对10例无牙颌患者进行测定,经过分析后得知,无牙颌患者的垂直距离、咬合力呈正相关性,标准化咬饥颞肌前束肌电值和垂直距离呈负相关性。这说明,针对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越大,最大咬合力就越大,正

咬合力,垂直距离


表面电极贴。在患者右手腕粘贴参考电极。患者选择端坐位,在金属板中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指导患者下颌退位后进行最大紧咬,对咬合力进行测量,记录颞肌前束肌电和咬肌肌电,每次测试后,休息3min左右[2-4]。1.3统计学分析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垂直距离和咬合力关系:垂直距离越大,则无牙颌患者咬合力越大,当垂直距离增减1.5mm,则咬合力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1所示。垂直距离和咬肌肌电和颞肌前束肌电关系:垂直距离越大,则咬肌肌电活动显著性下降,且颞肌前束电活动变化不大。垂直距离增减3mm,才发生颞肌电活动明显变化,咬合垂直距离增减1mm,则咬肌出现显著性变化。如图2所示。3讨论咬合垂直距离和咬合力关系,根据本组实验表明,无牙颌患者咬合力和垂直距离具有正相关性,无牙颌患者的正常垂直距离,并非最大咬合力颌位。如果垂直距离大于1.5mm,则最大咬合力存在明显变化,这表明垂直距离小于1.5mm,并不使肌纤维能够产生最大收缩力。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咀嚼肌长度也相应拉长,在肌纤维中,肌球蛋白丝、肌动蛋白丝所形成交联数目相应增加[3-6]。垂直距离和咀嚼肌电关系,根据本组实验,垂直距离越大,则咬肌电值明显下降,然而颞肌前束变化并不太明显。如果加入咬合力因素,则发现垂直距离标准化咬饥颞肌前束肌电值和垂直距离呈负相关性[7]。这表明,在控制,或不控制咬合力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因咀嚼肌电和咬合力肌电具有负相关性,则咬合力大小,会影响咀嚼肌电值。所以,控制好咬合力,使其处于恒定水平,再测量咀嚼肌电值,对评价咀嚼肌电方法更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J]. 陈晓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15)
[2]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疗效观察[J]. 牛志兴.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01)
[3]口腔进口种植体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分析[J]. 李晓婷.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01)
[4]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探析[J]. 金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01)
[5]DIO种植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 李娟娟,高鹏.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01)
[6]固定与活动义齿配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吴燕.  中外医疗. 2016(05)
[7]角度评估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J]. 周年苟,曾利伟,焦纪兰,邓璐,陈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06)
[8]两种常用确定垂直距离方法与拔牙前记录的比较[J]. 钱明,徐军.  口腔医学研究. 2010(04)



本文编号:2902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902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