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不同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功能重建的术后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1 08:18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我科收治的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功能重建的术后效果分析,为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统计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33例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患者资料。参考国内外文献及外伤致颜面部肿胀的时间变化和纤维性骨痂形成的机制,结合患者伤后到医院就诊的时机,根据患者受伤和手术时间的间隔分组:第Ⅰ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d(48h)内的患者11例,第Ⅱ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d至14d的患者13例,第Ⅲ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d至30d的患者9例,对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邱蔚六关于骨折疗效评价的标准,检查并记录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颞下颌关节区有无疼痛与创伤前是否相仿、有无感染及面瘫等,对比三组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差异,探讨治疗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手术时机。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54,P=0.308)。(2)功能恢复情况:三组数... 

【文章来源】: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功能重建的术后效果分析


术后观

术中


术中观

术前,矢状骨折


右侧后牙开合约 0.5-1.0mm。左侧髁状突活动度较右侧明显减弱。诊断:左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见图3.1)。在伤后 2d 内安排全身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见图 3.2)。术后 6 个月复查颌骨 CT平扫+三维重建,查体: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张口无受限,无面瘫,治疗效果满意(见图 3.3)。图 3.1 术前观图 3.2 术中观图 3.3 术后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髁状突囊内骨折的疗效对比回顾性研究[J]. 高颖,吕继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01)
[2]髁突矢状骨折手术中关节盘复位的应用[J]. 曾文丽,周五超,张静坤,邵益森,习伟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7(05)
[3]耳屏缘切口颞浅动脉后入路治疗中晚期TMJ结构紊乱的疗效评价[J]. 张楠,吴仲寅,焦国良.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04)
[4]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J]. 徐斌,石宇远,徐明,方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10)
[5]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比较[J]. 刘杨,王毅,胡磊,孙大磊,赵玺,曹卫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2)
[6]阿托品防治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后涎瘘的疗效观察[J]. 杨宏华,张杰.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07)
[7]运用新分类法指导髁突囊内骨折的治疗[J]. 任笑春,李运峰,刘尧,叶斌,祝颂松.  口腔医学. 2017(02)
[8]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31例临床分析[J]. 向国林,邓末宏,李威,王琳琳,任雯,韩前超,龙星.  口腔医学研究. 2016(11)
[9]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研究进展[J]. 李蕙,崔军辉,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03)
[10]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J]. 冯小明,杜静漪,王冠军,刘刚,朱祖建.  浙江创伤外科. 2016(02)

硕士论文
[1]内固定术时机对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武净净.吉林大学 2018
[2]软组织损伤论治与《内经》相关针灸理论探讨[D]. 王永莉.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37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回顾性研究[D]. 陈强.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28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028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