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牙槽嵴裂植骨术后的植骨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1-02-19 15:59
目的:对改良式牙槽嵴裂植骨术修复牙槽嵴裂的术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析44例单侧牙槽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式牙槽嵴裂植骨术组(A组)22例和常规牙槽嵴裂植骨术组(B组)22例。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病人的术后植骨成功率及骨缺损处的体积变化。结果:A组术后成功率为82.8%(18例)高于B组的50.0%(11例)(P<0.05);术后第3、6、12个月时缺损区域植骨存活比A组均高于B组(P<0.05)。2组病人术后第3个月时植骨存活比均高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P<0.01),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植骨存活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侧牙槽嵴裂病人,改良式牙槽嵴裂植骨术可有效提高术后植骨存活率,术后骨量恢复明显增加;术后骨吸收主要发生于术后前6个月,6~12个月时基本稳定。
【文章来源】: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45(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常规牙槽嵴裂植骨术
1.2.2 改良式牙槽嵴裂植骨术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种手术方法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成功率比较
2.2 术后骨量恢复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唇腭侧联合入路植骨术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观察[J]. 倪国宇,李红,王义,王楠,哈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7(11)
[2]牙槽嵴裂手术修复技术改进的临床探讨[J]. 吴烨,谢福平,刘欢欢,牛刚,陈嘉民,林李嵩. 上海口腔医学. 2017(03)
[3]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后上唇高度及鼻翼基底的改变[J]. 焦建军,柴丛娜,靳书滨,张学强,马超,李慧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08)
[4]牙槽突裂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徐雪,杨超,刘坤,黄宁,郑谦,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04)
[5]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牙槽嵴裂植骨术中植骨量的临床研究[J]. 陈文革,师坚强,原杰,邢荣琴,张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06)
[6]齿槽嵴裂植骨术后植入骨位置的临床评价[J]. 梁飞燕.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5(02)
[7]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初步应用与评价[J]. 杨超,石冰,刘坤,郑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01)
[8]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技术改进与初步评价[J]. 杨超,石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06)
[9]牙槽突裂植骨吸收的原因与对策[J]. 唐世杰,石伦刚.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06)
本文编号:3041344
【文章来源】: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45(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常规牙槽嵴裂植骨术
1.2.2 改良式牙槽嵴裂植骨术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种手术方法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成功率比较
2.2 术后骨量恢复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唇腭侧联合入路植骨术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观察[J]. 倪国宇,李红,王义,王楠,哈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7(11)
[2]牙槽嵴裂手术修复技术改进的临床探讨[J]. 吴烨,谢福平,刘欢欢,牛刚,陈嘉民,林李嵩. 上海口腔医学. 2017(03)
[3]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后上唇高度及鼻翼基底的改变[J]. 焦建军,柴丛娜,靳书滨,张学强,马超,李慧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08)
[4]牙槽突裂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徐雪,杨超,刘坤,黄宁,郑谦,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04)
[5]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牙槽嵴裂植骨术中植骨量的临床研究[J]. 陈文革,师坚强,原杰,邢荣琴,张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06)
[6]齿槽嵴裂植骨术后植入骨位置的临床评价[J]. 梁飞燕.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5(02)
[7]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初步应用与评价[J]. 杨超,石冰,刘坤,郑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01)
[8]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技术改进与初步评价[J]. 杨超,石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06)
[9]牙槽突裂植骨吸收的原因与对策[J]. 唐世杰,石伦刚.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06)
本文编号:3041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0413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