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5年临床回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6 18:59
课题目的:针对因上颌后牙缺失行骨凿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病例做回顾性研究,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包括手术的成功率、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累积存留率、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情况以及种植体周软组织情况等。同时,通过分析病例中的影像资料,评价窦底提升、成骨效果以及新骨的远期稳定性等。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摘除上颌窦腔假性囊肿的病例进行研究,评价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临床疗效,探寻在上颌窦底假性囊肿区行冲顶提升同期种植的可靠性。材料及方法:实验一: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之间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骨凿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术前计划行冲顶提升者共94例,术中有4例窦底粘膜穿孔,实际完成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46.86±11.82岁,共植入126颗Straumann种植体,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随访临床检查包括:种植体累积存留率(CSR)、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及探诊深度(PD)等,影像检查包括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MBL)。使用SPSS18.0软件针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二:临床资料与实验...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术前倾斜形窦底
合期内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与随访期内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愈合期内边缘骨吸值较大。本实验中植入的 126 颗 Straumann种植体均为牙龈水平,其中 120 颗为标准型(光滑颈部高度为 2.8mm),6颗为 plus 型(光滑颈部高度为 1.8mm);而术后测量种植体平台至牙槽嵴顶的距离约为 1.79mm,小于颈部高度,证明种植体植入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光滑颈部下方与骨面直接接触,可能是导致边缘骨吸收的原因之一;同时在术中行冲顶提升时,骨凿反复进出种植窝洞可能会挤压周围骨壁尤其是牙槽嵴顶的骨皮质,而产生不良应力等也是骨吸收的原因之一。随访期内软组织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无疼痛及其他主观感觉,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平均为 2.74mm,未发现种植体周围炎及黏膜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负载后24个月
本文编号:3067631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术前倾斜形窦底
合期内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与随访期内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愈合期内边缘骨吸值较大。本实验中植入的 126 颗 Straumann种植体均为牙龈水平,其中 120 颗为标准型(光滑颈部高度为 2.8mm),6颗为 plus 型(光滑颈部高度为 1.8mm);而术后测量种植体平台至牙槽嵴顶的距离约为 1.79mm,小于颈部高度,证明种植体植入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光滑颈部下方与骨面直接接触,可能是导致边缘骨吸收的原因之一;同时在术中行冲顶提升时,骨凿反复进出种植窝洞可能会挤压周围骨壁尤其是牙槽嵴顶的骨皮质,而产生不良应力等也是骨吸收的原因之一。随访期内软组织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无疼痛及其他主观感觉,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平均为 2.74mm,未发现种植体周围炎及黏膜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负载后24个月
本文编号:3067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0676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