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原发于下颌骨内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04 22:26
  神经鞘瘤大多数来源于周围神经鞘的施旺细胞,肿瘤多单发并且有包膜,生长较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常为良性。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及周围神经,以头部、面部、舌部软组织最为常见;交感神经发生者较为少见,发生于下颌骨内的神经鞘瘤则更为少见。其早期多表现为无症状进行性下颌骨膨隆,影像学呈颌骨内颊舌向膨隆的骨硬化环阴影。因该病后期可引起下唇麻木且影像学特点不典型,故极易误诊为下颌骨来源的恶性肿瘤。本文通过1例来源于下牙槽神经的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病史回顾,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预后情况。 

【文章来源】:口腔医学. 2020,40(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原发于下颌骨内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术前口内与面部照片

影像学,下颌骨


术前设计手术方案为:(1)术中再次活检明确诊断;(2)如提示为“下颌骨神经鞘瘤”则行“下颌骨肿瘤切除及下牙槽神经探查解剖术;(3)如提示为其他颌骨肿瘤如成釉细胞瘤等,则行“下颌骨肿瘤及颌骨扩大切除术+游离髂骨植骨术+下颌骨重建术”。在排除全麻手术及麻醉禁忌证后,设计含牙龈瘘口在内的前庭沟切口,充分剥离骨膜,暴露右下颌牙槽骨,开窗约4 cm×3 cm大小,显露肿物。术中可见右下颌骨磨牙区颊侧壁菲薄,舌侧壁消失,肿物包膜完整坚韧,质脆,呈分叶状,约3.5 cm×2.0 cm×2.0 cm大小,与周围组织粘连。肿物中心为黄色干酪样物,内含褐色样陈旧血性液体,肿物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无界限。术中取材2块,快速冰冻病理提示:神经鞘瘤。将肿瘤上神经外膜沿纵轴切开,小心的剥离右下牙槽神经束,然后将肿物摘除,术中出血较多,术创置止血材料,关闭创口(图3)。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示:S-100蛋白标志物表达阳性,弥漫的施旺细胞瘤细胞,考虑为右下颌骨富于细胞的神经鞘膜瘤,边缘有侵袭性生长方式(图3)。术后给予营养神经用药,随访半年,肿瘤无复发,无下颌骨病理性骨折发生,咬合关系尚可,但右下唇麻木症状无明显改善。半年随访拍摄CBCT提示右侧下颌骨病灶无复发,部分成骨表现,下唇麻木仍无明显改善(图4)。2 讨 论

病理,神经鞘瘤,发病率


李嘉瑶等[3]的研究显示:神经鞘瘤在全身发病位置上以颅神经鞘瘤发病率最高,椎管内神经鞘瘤次之,由上至下,发病率越来越低,到达肢体末端时发病率最低。它们通常表现为生长缓慢、可伴有局部疼痛肿胀,严重者可有功能障碍[4]。颌面部神经鞘瘤可来源于三叉神经分支、面神经及舌神经等,发病部位可位于腮腺区、咽旁间隙或颞下窝,多表现为下颌角区肿胀性膨隆[5]。源于骨内的神经鞘瘤很罕见,只有不到1%,目前世界文献少于300例,且以下颌骨和骶骨较为多见[6-7]。文献报道约25%病例无特殊症状,50%可因肿瘤膨胀性生长引起相应部位出现麻木、咬合异常、面部不对称等,严重者可并发颌骨骨折。图4 术前与术后半年全景片对比:病灶内可见明显类 骨小梁样成骨改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下颌骨神经鞘瘤粘液性变误诊为囊肿1例报告[J]. 孙宾,于子莹,韩凌宇.  吉林医学. 2017(02)
[2]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J]. 常征,高攀,宣鸣,王晓毅,马向瑞,李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05)
[3]459例神经鞘瘤多发部位临床分析[J]. 李嘉瑶,戚基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01)



本文编号:3118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118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