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功能(牙合)道技术设计制造椅旁数字化修复体的咬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8 17:08
目的:快速获得一颗最佳整合于口颌系统的修复体是临床医生的终极目标。本实验应用功能(牙合)道(FGP)技术辅助设计制造椅旁数字化修复体,使用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以及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分析评价其咬合精度,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实验为单盲临床交叉实验,共纳入10名单颗后牙缺损需行修复治疗的研究对象。使用传统失蜡热压铸法、生物再造技术和功能(牙合)道技术为每个研究对象制作三颗修复体,记为CON、BIO和FGP组。复诊时,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顺序试戴三颗修复体,并进行Likert’s分级。使用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三组修复体试戴前后咬合接触时间与脱离咬合接触时间的变化(ΔOT和ΔDT)。使用逆向工程软件将CON、BIO和FGP组修复体分别与对侧同名天然牙的镜像咬合面行最佳拟合,比较其形态相似性:正体积偏差与负体积偏差绝对值之和除以差异图像的表面积(volume/area);与天然牙相比,三组修复体的牙尖高度和中央窝深度的变化(Δh)以及牙尖斜度(a)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的ΔOT,ΔDT和Δh,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volume/area...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再造模式下生成的修复体重叠FGP咬合印迹图十例,红色为FGP咬合印迹
图 2.2 三种不同制作方式产生的修复体:从左到右分别是 CON 组、BIO 组和 FGP 组2.3.2 复诊——修复体的试戴复诊时,去除临时修复体,清洁和抛光预备体表面。按照随机顺序用硅橡胶轻体分别试戴三颗修复体,用 T-ScanIII 数字化咬合分析仪记录修复体试戴前后的咬合接触情况。T-ScanIII 的数据记录速率为 100 帧/秒,传感器膜片 SensorHD厚度约 100μm。根据患者的牙列弓形大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膜片及对应得持片夹(Small/Large),每位研究对象使用一张膜片。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在正式测量前,指导患者练习正中咬合运动,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如图 2.3 所示,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下的直立位,上颌 平面与地面平行,将传感器放入患者口内,传感器持片夹上的支持尖置于上颌中切牙之间,手柄尽量与 平面平行[29]。按照系统指示嘱患者行 2~3 次正中咬合以完成灵敏度的自动调节,由同一个操作者记录患者的正中咬合运动,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首先,记录 3 次连续开闭口运动,每次到达 MIP 时紧咬 1 秒,连续记录之间间隔 1 秒,获取三次记录的
T-scanIII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口内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EREC CAD/CAM系统中生物仿造咬合面的精度测量[J]. 梁立宗,陶建祥,冉洁,鲁嘉韦. 口腔医学. 2017(10)
[2]数字化口腔修复(33)——不同扫描仪精度的三维分析[J]. 林志兴,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05)
[3]数字化口腔修复(27)——功能道技术在CAD/CAM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附病例报告)[J]. 朱建宇,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02)
[4]后牙椅旁CAD/CAM修复洞型分类的思考[J]. 田宇,张亚庆,吕海鹏,余擎,倪龙兴.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6(10)
[5]数字化口腔修复(15)——功能道技术在CAD/CAM高嵌体修复中的应用(附临床病例)[J]. 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8)
[6]数字化口腔修复(11)——虚拟架[J]. 陶娴,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6)
[7]数字化口腔修复(8)——CAD镜像修复上颌前牙形态的视觉评价[J]. 李瑞莺,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4)
[8]口腔修复CAD/CAM系统中的虚拟牙合架[J]. 吴冰,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02)
[9]种植义齿-天然牙混合牙列的后牙咬合[J]. 秦甜,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05)
[10]上下牙尖窝接触关系的生物力特征[J]. 王美青,Noshir Mehta,徐柯,郭少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01)
本文编号:3254717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再造模式下生成的修复体重叠FGP咬合印迹图十例,红色为FGP咬合印迹
图 2.2 三种不同制作方式产生的修复体:从左到右分别是 CON 组、BIO 组和 FGP 组2.3.2 复诊——修复体的试戴复诊时,去除临时修复体,清洁和抛光预备体表面。按照随机顺序用硅橡胶轻体分别试戴三颗修复体,用 T-ScanIII 数字化咬合分析仪记录修复体试戴前后的咬合接触情况。T-ScanIII 的数据记录速率为 100 帧/秒,传感器膜片 SensorHD厚度约 100μm。根据患者的牙列弓形大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膜片及对应得持片夹(Small/Large),每位研究对象使用一张膜片。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在正式测量前,指导患者练习正中咬合运动,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如图 2.3 所示,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下的直立位,上颌 平面与地面平行,将传感器放入患者口内,传感器持片夹上的支持尖置于上颌中切牙之间,手柄尽量与 平面平行[29]。按照系统指示嘱患者行 2~3 次正中咬合以完成灵敏度的自动调节,由同一个操作者记录患者的正中咬合运动,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首先,记录 3 次连续开闭口运动,每次到达 MIP 时紧咬 1 秒,连续记录之间间隔 1 秒,获取三次记录的
T-scanIII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口内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EREC CAD/CAM系统中生物仿造咬合面的精度测量[J]. 梁立宗,陶建祥,冉洁,鲁嘉韦. 口腔医学. 2017(10)
[2]数字化口腔修复(33)——不同扫描仪精度的三维分析[J]. 林志兴,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05)
[3]数字化口腔修复(27)——功能道技术在CAD/CAM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附病例报告)[J]. 朱建宇,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02)
[4]后牙椅旁CAD/CAM修复洞型分类的思考[J]. 田宇,张亚庆,吕海鹏,余擎,倪龙兴.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6(10)
[5]数字化口腔修复(15)——功能道技术在CAD/CAM高嵌体修复中的应用(附临床病例)[J]. 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8)
[6]数字化口腔修复(11)——虚拟架[J]. 陶娴,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6)
[7]数字化口腔修复(8)——CAD镜像修复上颌前牙形态的视觉评价[J]. 李瑞莺,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4)
[8]口腔修复CAD/CAM系统中的虚拟牙合架[J]. 吴冰,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02)
[9]种植义齿-天然牙混合牙列的后牙咬合[J]. 秦甜,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05)
[10]上下牙尖窝接触关系的生物力特征[J]. 王美青,Noshir Mehta,徐柯,郭少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01)
本文编号:3254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2547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