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38例切牙管囊肿的X线三维影像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6 07:27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形束CT分析上颌切牙管囊肿的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螺旋CT或锥形束CT影像的上颌切牙管囊肿患者38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38例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13~77岁。26例(68.4%)囊肿位置居中,12例偏左或偏右。囊肿矢状面形态包括轻度扩张型(8例)、全程膨隆型(17例)、区段膨隆型(12例)和移位扩张型(1例)。30例(78.9%)腭侧骨板膨隆,27例(71.1%)累及牙根周围骨质,11例(28.9%)存在根吸收。结论切牙管囊肿以位于切牙管走形范围内的典型低密度形态常见,少数可偏侧发展,甚至主体偏离切牙管。多数病变腭侧骨板膨隆,累及邻牙根周。 

【文章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34(0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38例切牙管囊肿的X线三维影像学分析


轻度扩张型切牙管囊肿:CT矢状位(骨窗)显示切牙管全程均稍增粗

影像,切牙,全程,囊肿


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38例。其中23例为螺旋CT(美国GE BrightSpeed 8排)图像,层厚为1.25mm;15例为CBCT(Newtom VGi,QR,S.R.L,维罗纳、意大利)图像,体素为300μm。所有图像都通过18.7英寸、分辨率为1546×2048像素的显示器(Dome E3,NDS Surgical Imaging,San Jose,CA,USA)显示,由两名专业口腔颌面影像医师分别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的三维角度下观察和测量。若定性判断结果不一致,则通过共同阅片和讨论达成一致。定量资料由一位观测者前后间隔2周记录两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分析。观察内容包括:(1)位置和大小:病变位置分为居中、偏左和偏右:以切牙管为中心、左右侧同等程度的膨隆,为居中;左侧生长范围明显大于右侧,为偏左;反之,为偏右。病变大小在平行于咬合平面的轴位图像的基础上进行测量,记录近远中向最大径为A,唇腭向最大径为B,计算A/B为长宽比。(2)形态及内部结构:病变轴位形态分为圆形(A/B范围:0.67~1.5)、椭圆形和分叶状(圆形基础上边缘呈明显分叶状)。病变矢状位形态根据其与切牙管的关系分为:Ⅰ型,轻度扩张型(切牙管全程稍增粗,图1);Ⅱ型,全程膨隆型(切牙管全程显著膨隆,图2);Ⅲ型,区段膨隆型(切牙管局部显著膨隆,尚可见部分正常切牙管形态,图3);Ⅳ型,移位扩张型(病变主体明显偏离切牙管,图4)。记录病变是否存在唇/腭侧骨皮质膨隆;记录病变内部密度及房室形态(单房或多房)。(3)邻牙受累情况:记录病变邻牙根周骨质受累和牙根吸收的具体牙位情况,并记录病变是否含牙。图3 区段膨隆型切牙管囊肿:CT矢状位(骨窗)显示上段切牙管显著膨隆,下段未见明显增粗和膨隆

切牙,囊肿,扩张型,区段


区段膨隆型切牙管囊肿:CT矢状位(骨窗)显示上段切牙管显著膨隆,下段未见明显增粗和膨隆


本文编号:3286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286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