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牵引成骨影响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7:22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将骨段逐渐牵引获得新骨的一种新方法,其最大优点是避免了植骨和供区并发症,同时可牵引延长软组织。自1992年McCarthy首次将DO技术用于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治疗以来, DO技术已广泛用于颅颌面骨严重发育不足畸形及骨缺损的整复治疗。然而,DO的某些并发症(如骨再生不良、延迟愈合、不愈合),特别是其较长的疗程及牵引装置长时间留置面部或口腔内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如固定螺钉松脱、伤口感染、骨折等)成为临床应用和推广该项新技术的“瓶颈”和主要障碍。因此,医生和病人都欢迎新的技术来加速治疗进程。本研究以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牵引为动物模型,着眼于利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质粒转染下颌骨牵引区,试图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促进下颌骨牵引成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观察了电穿孔技术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转染对下颌骨DO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电穿孔技术介导的pIRES-hBMP2-VEGF165体内转染,观察其对下颌骨DO成骨的影响。简述如下:第一部分:电穿孔介导的pIRES-hVEGF16... 

【文章来源】:西南医科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牵引成骨影响的初步研究


术中截骨情况

牵引器,反牙合,前牙,基因转染


牵引器固定后

基因转染


图3、基因转染 图4 完成牵引后出现反牙合,下前牙明显过长图5、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较粗大突起,核仁明显,染色质以常染色质居多;胞浆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线粒体丰富。图6、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突起较多,胞浆内可见多个吞饮小泡,丰富的线粒体及少量粗面内质网,核仁不规则成分叶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定量缓释rhBMP-2纳米微粒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J]. 杨小平,王明,吴道澄,苏宇雄,杨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04)
[2]人骨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共表达(英文)[J]. 吴国平,滕利,归来,郭力,杨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03)
[3]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促进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J]. 陈安威,魏奉才,王克涛,孙善珍,刘少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7(01)
[4]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J]. 闫露,罗二平,栗艳,漆家学.  中国临床康复. 2006(33)
[5]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原代鼠胚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傅德皓,杨述华,肖宝钧,杨操,叶哲伟,李鲲,宁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08)
[6]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 陈骏,孙振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6(01)
[7]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析[J]. 傅德皓,杨述华,邵增务,李鲲,宁旭,袁永辉.  中华创伤杂志. 2006(02)
[8]内置式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及其常见并发症的处理[J]. 吴国平,滕利,归来,孙晓梅,张智勇,刘剑锋,俞冰,夏德林,罗金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01)
[9]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J]. 张东,刘少华,孙善珍,魏奉才,李国菊,王秀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10)
[10]牵张过程中下颌骨各区段血流量时相变化的定量研究[J]. 高莺,应彬彬,胡静,李继华,祝颂松,王大章.  口腔医学研究. 2005(05)



本文编号:3295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295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