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CT辅助观察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
发布时间:2021-10-01 05:39
目的研究显微CT(micro-CT)对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的观察效果。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8只,正畸用结扎丝结扎上颌左侧第一磨牙牙颈部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右侧作为对照组。21 d后处死大鼠,牙周探诊探查牙周袋深度变化,并采用micro-CT分析大鼠左、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骨的改变。结果结扎21 d后,牙周探诊发现对照组牙周探诊平均深度为(0.64±0.05)mm,实验组牙周探诊平均深度为(1.15±0.14)mm(P<0.05);Micro-CT图像分析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牙槽骨高度降低,经过分析测量,对照组釉牙本质界(Cemento-enamel juction,CEJ)至牙槽嵴顶(Alveolar bone crest,ABC)平均距离为(0.67±0.08)mm,实验组平均距离为(1.17±0.04)mm(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牙槽骨呈现水平或垂直骨吸收图像。结论 Micro-CT可作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辅助观察工具。
【文章来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41(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结扎21 d后CEJ至ABC的距离
图4 两组CEJ至ABC的距离
图1 两组牙周探诊深度的改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牙周病宏组学研究进展[J]. 宋一丹,何金枝.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10)
[2]应用micro-CT检测复合树脂充填体微渗漏面积的研究[J]. 古林娟,刘鹏飞,伊远平,杨静,张波,赵信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06)
[3]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大鼠牙槽骨微结构的改变[J]. 陈景宜,张昀,陈彩云,程岚,张修银. 口腔医学研究. 2017(11)
本文编号:3417261
【文章来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41(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结扎21 d后CEJ至ABC的距离
图4 两组CEJ至ABC的距离
图1 两组牙周探诊深度的改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牙周病宏组学研究进展[J]. 宋一丹,何金枝.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10)
[2]应用micro-CT检测复合树脂充填体微渗漏面积的研究[J]. 古林娟,刘鹏飞,伊远平,杨静,张波,赵信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06)
[3]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大鼠牙槽骨微结构的改变[J]. 陈景宜,张昀,陈彩云,程岚,张修银. 口腔医学研究. 2017(11)
本文编号:3417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4172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