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区55例青年正常(牙合)者颅面部硬组织标志点与OVD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00:24
目的:对江西地区55例正常者颅颌面部硬组织解剖标志点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OVD)与颅颌面部相关测量线距和角度的相关关系,为临床预测、评估、量化和校准OVD提供指导。方法:(1)研究对象:按正常的纳入标准从江西南昌大学医学院中筛选出55名江西籍汉族正常志愿者,年龄在20-30岁,其中男性27名,女性28名;(2)拍摄头颅侧位片:整个拍摄工作由放射科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技师完成;(3)间接测量:将拍摄完的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导入计算机Winceph8.0软件中,在其自带的修正软件中将图片修正为合适的灰度和亮度,以能清晰的见到外耳道阴影和硬组织标志点为准,由笔者完成计算机辅助描点,并通过该软件的自定义项目,自行设定OVD相关测量项目,进而生成测量值。(4)统计分析:应用正态性检验、成组t检验、线性相关、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ANS-Me的平均值为64.99±4.13(95%CI:63.88~66.11),其中男性ANS-Me的平均值66.67±3.95,女性AN...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微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OVD 的研究现况
1.1.1 咬合垂直距离的变化
1.1.2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2 头影测量在确定 OVD 时的应用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拍摄数字化头颅定位 X 线片
2.3.2 Winceph8.0 软件的设定
2.3.3 X 线头颅侧位片的导入和调整
2.3.4 X 线头颅侧位片的定点和测量
2.3.5 测量指标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正常者颅面相关测量线距与测量角度的分布
3.2 不同性别正常者颅面相关测量结果的分布与比较
3.3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相关性
3.3.1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线性相关分析
3.3.2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偏相关分析
3.3.3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线性回归分析
3.3.4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相关性
3.4.1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线性相关分析
3.4.2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偏相关分析
3.4.3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线性回归分析
3.4.5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关于 Winceph8.0 头颅测量软件的优势
4.2 OVD 描述指标的选择
4.3 OVD 的重要性
4.4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4.4.1 线距结果讨论
4.4.2 角度结果讨论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433597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微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OVD 的研究现况
1.1.1 咬合垂直距离的变化
1.1.2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2 头影测量在确定 OVD 时的应用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拍摄数字化头颅定位 X 线片
2.3.2 Winceph8.0 软件的设定
2.3.3 X 线头颅侧位片的导入和调整
2.3.4 X 线头颅侧位片的定点和测量
2.3.5 测量指标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正常者颅面相关测量线距与测量角度的分布
3.2 不同性别正常者颅面相关测量结果的分布与比较
3.3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相关性
3.3.1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线性相关分析
3.3.2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偏相关分析
3.3.3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线性回归分析
3.3.4 ANS-Me 与其他颅面测量线距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相关性
3.4.1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线性相关分析
3.4.2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偏相关分析
3.4.3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线性回归分析
3.4.5 LA 与其他颅面测量角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关于 Winceph8.0 头颅测量软件的优势
4.2 OVD 描述指标的选择
4.3 OVD 的重要性
4.4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4.4.1 线距结果讨论
4.4.2 角度结果讨论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433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4335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