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牙源性腺样瘤15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4 06:59
  目的对牙源性腺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间牙源性腺样瘤的患者,整理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归纳肿瘤的发生规律与治疗方法。按肿瘤发生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上颌组与下颌组,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原发肿瘤大小与肿瘤发生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牙源性腺样瘤病例15例。其中7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发生在上颌者9例,发生在下颌者6例。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15例患者中,直径>3 cm的牙源性腺样瘤多发于下颌骨。患者治疗均采用肿瘤刮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随访5个月~8年,预后均良好,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牙源性腺样瘤临床少见,较难得出具体诊断,需要病理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对牙源性腺样瘤而言,刮除术治疗效果可靠,患者预后良好。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5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牙源性腺样瘤15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患者曲面断层片及CBCT图像

影像,患者,镜检,病理


患者常规病理切片镜检(HE染色)

影像,影像,患者,下颌


图2 患者常规病理切片镜检(HE染色)病例2:患者男,19岁,因左侧下颌牙齿移位来本科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自觉下颌牙齿移位明显,无明显自觉疼痛。患者行曲面断层片检查时发现左侧下颌前牙区有一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类椭圆形,口内检查73、34、35根尖区可触及一大小约2.0 cm×1.0 cm的骨性隆起,有压痛,无波动感。表面黏膜颜色质地正常,无红肿或溃疡。辅助检查:曲面断层片显示病变呈类椭圆形,累及下颌神经管(图A、B)。CBCT显示囊腔内可见33埋伏牙,周围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图C),左侧下颌骨影像不连续,开口于囊壁处(图D),34、35牙根位于囊腔内,有少量斜行吸收(图E)。手术过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32近中至36远中做龈缘切口,翻开黏骨膜,开窗后完整摘除肿物,见肿物呈灰红色,质韧,表面光滑,有包膜,在囊腔内可以看到被覆上皮结缔组织的受累牙齿,牙冠及大部分牙根包含于肿物内;送常规病理检查明确肿物性质;反复冲洗,并轻柔地搔刮创腔;黏膜切口对位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常规病理:低倍镜下上皮细胞呈巢团样紧密排列,可见玫瑰花团样结构(图5A);高倍镜下上皮细胞围成腺管样结构,细胞核远离管腔面(图5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牙源性腺样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 王应霞,潘国庆,雷梓,张凤仙,赵晓玮,张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9(06)
[2]牙源性肿瘤的WHO(2005)新分类[J]. 李铁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04)



本文编号:3435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435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