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儿童乳牙反的治疗时机与疗效评估
发布时间:2021-10-28 15:28
目的探讨唇腭裂儿童乳牙反的治疗时机并评估其疗效。方法我院儿科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48例唇腭裂手术后出现乳牙反患儿,按牙型分为3组,即乳牙列组(3~6岁)、混合牙列组(7~11岁)和恒牙列初期组(12~14岁)各16例。三组患儿均进行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利用X射线头颅侧位片测量相关参数: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上中切牙倾斜(凸)度(U1-NA)、下中切牙倾斜(凸)度(L1-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上颌体长度(Ptm-A)下颌体长度(Go-Gn)。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乳牙列组治疗后SNA(°)、ANB(°)、Ptm-A(mm)、Go-Gn(mm)、U1-NA(°)、U1-NA(mm)、U1-SN(°)指标均增高,SNB(°)、L1-NB(°)、L1-NB(mm)、L1-MP(°)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混合牙列组U1-NA(°)、U1-NA(mm)、L1-NB (°)与乳牙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文章来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17(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乳牙列组头影测量示意图及测量项目a:矫治前;b:矫治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J]. 宋少华,莫水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06)
[2]唇腭裂患者的脑部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邓程丹,石冰,李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05)
[3]前方牵引联合改良双阻板矫治器矫治骨性反的临床效果观察[J]. 郭晓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05)
[4]基于锥形束CT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前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的研究[J]. 杨佳鑫,王建国,张锡忠,魏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2018(06)
[5]《正畸舌侧矫治技术蘑菇型弓丝技术与舌侧托槽》[J]. 许衍,王震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02)
[6]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儿童乳牙反的疗效观察[J]. 盘小梅,李宁芝,林展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24)
[7]活动性矫治器治疗儿童前牙反的临床效果分析[J]. 滕志海,李斌,吕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11)
[8]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塑形治疗的临床研究[J]. 顾启慧,王宇婷,侯伟,韶青华,厉丹丹,马俊青,王震东. 口腔医学. 2016(09)
本文编号:3463000
【文章来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17(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乳牙列组头影测量示意图及测量项目a:矫治前;b:矫治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J]. 宋少华,莫水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06)
[2]唇腭裂患者的脑部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邓程丹,石冰,李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05)
[3]前方牵引联合改良双阻板矫治器矫治骨性反的临床效果观察[J]. 郭晓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05)
[4]基于锥形束CT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前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的研究[J]. 杨佳鑫,王建国,张锡忠,魏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2018(06)
[5]《正畸舌侧矫治技术蘑菇型弓丝技术与舌侧托槽》[J]. 许衍,王震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02)
[6]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儿童乳牙反的疗效观察[J]. 盘小梅,李宁芝,林展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24)
[7]活动性矫治器治疗儿童前牙反的临床效果分析[J]. 滕志海,李斌,吕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11)
[8]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塑形治疗的临床研究[J]. 顾启慧,王宇婷,侯伟,韶青华,厉丹丹,马俊青,王震东. 口腔医学. 2016(09)
本文编号:3463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4630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