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患者前牙区种植修复联合游离龈移植1例
发布时间:2021-10-29 04:24
<正>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entin dysplasia type Ⅰ,DD-Ⅰ)又称为无根牙,是一种口腔罕见的以牙体硬组织发育缺陷为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D-Ⅰ的发病率为1/100 000[1],其显著特征为X线显示牙根畸形、锥形或钝形且明显缩短,根柱或变长,髓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呈现新月形[2]。部分患牙根尖周有不明原因的弧形低密度透射影,临床表现为乳恒牙提早脱落。Shields等[3]描述了DD-Ⅰ的临床诊断要素:(1)牙冠颜色形态基
【文章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2020,29(1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该患者种植修复6个月随访情况
2010年11月29日首诊,进行全口龈上洁治联合龈下刮治,对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与教育。2013年5月18日以“上下前牙自行脱落影响咬物3个月余”为主诉复诊,对患者进行全口龈上下洁治后,取印模制作可摘局部活动义齿。2013年6月20日复诊,戴12-22和31-41可摘局部活动义齿,固位良好,无咬合干扰。2018年3月27日以“右下前牙自行脱落致活动假牙无法佩戴1周余”为主诉复诊,检查发现43脱落,42 Ⅲ°松动,33牙龈退缩明显,Ⅲ°松动(见图1A和图1B)。待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微创拔除33、42,在12、22、33、42位点采用骨劈开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植入3.0 mm×13.0 mm超窄植体(见图1C和图1D)。2019年3月17日复诊,发现患者33-43牙槽嵴附着龈过窄,无法保证种植体的长期健康与稳定,建议行游离龈移植术。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13-17腭侧定位,使用显微刀片切取矩形上皮组织(20 mm×4 mm),将该上皮组织缝合固位到33-43区域(见图2)。2019年3月27日复诊拆线,12-22、33-43牙冠试戴,顺利就位,边缘肩台密合,玻璃离子粘接,检查无早接触点,牙线清洁(见图3A和图3B)。2019年9月13日复诊,牙龈无异常,种植体周围黏膜无红肿,种植体无明显松动,X线示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稳定,未见明显吸收及透射影,修复体功能良好(见图3C和图3D)。图2 该患者游离龈移植术情况
该患者游离龈移植术情况
本文编号:3463956
【文章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2020,29(1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该患者种植修复6个月随访情况
2010年11月29日首诊,进行全口龈上洁治联合龈下刮治,对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与教育。2013年5月18日以“上下前牙自行脱落影响咬物3个月余”为主诉复诊,对患者进行全口龈上下洁治后,取印模制作可摘局部活动义齿。2013年6月20日复诊,戴12-22和31-41可摘局部活动义齿,固位良好,无咬合干扰。2018年3月27日以“右下前牙自行脱落致活动假牙无法佩戴1周余”为主诉复诊,检查发现43脱落,42 Ⅲ°松动,33牙龈退缩明显,Ⅲ°松动(见图1A和图1B)。待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微创拔除33、42,在12、22、33、42位点采用骨劈开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植入3.0 mm×13.0 mm超窄植体(见图1C和图1D)。2019年3月17日复诊,发现患者33-43牙槽嵴附着龈过窄,无法保证种植体的长期健康与稳定,建议行游离龈移植术。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13-17腭侧定位,使用显微刀片切取矩形上皮组织(20 mm×4 mm),将该上皮组织缝合固位到33-43区域(见图2)。2019年3月27日复诊拆线,12-22、33-43牙冠试戴,顺利就位,边缘肩台密合,玻璃离子粘接,检查无早接触点,牙线清洁(见图3A和图3B)。2019年9月13日复诊,牙龈无异常,种植体周围黏膜无红肿,种植体无明显松动,X线示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稳定,未见明显吸收及透射影,修复体功能良好(见图3C和图3D)。图2 该患者游离龈移植术情况
该患者游离龈移植术情况
本文编号:3463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4639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