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在美学区种植软组织增量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29 15:04
口腔种植技术的日益发展促使种植牙不仅能恢复咀嚼功能,而且追求美学重建。上颌前牙区(又称美学区)因其特殊的位置及解剖结构,该区域缺牙后行种植修复常面临更大的美学风险,其中软组织缺损是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龈缘退缩、龈乳头缺陷和牙龈根面凸度不足等。为了恢复软组织缺损以及更好地维持种植后的稳定性,临床上需要进行软组织增量。目前为止,自体结缔组织移植仍然是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增量的金标准,其中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术是最常用的技术。此外,国内外学者还不断提出新技术及改良技术。Abrams教授首先描述了将腭侧去上皮的带蒂结缔组织瓣通过旋转或翻转置入预备好的唇侧组织内,以达水平和垂直向的软组织增量。随后,Scharf和Tarnow教授提出了对Abrams教授技术的改良,保留供区薄层上皮组织,降低术后骨暴露和患者的不适感。本课题中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正是借鉴于此,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供区软组织量,即上颌前牙区腭侧黏膜厚度对手术操作的难度和术后的增量效果影响较大,所以了解该区域的黏膜厚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外,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采用的是带蒂瓣,拥有更为丰富的血供,理论上具有更强的存活能力和...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位点黏膜厚度分布规律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切口(切透骨膜),延长2~3个牙位。腭侧表面保留约1.5mm厚黏膜,锐性分离以获取下方带蒂结缔组织,离断瓣的远端,使用骨膜剥离器于骨面上分离带骨膜的结缔组织瓣。唇侧于骨膜上锐行分离,形成口袋,将腭侧获取的带蒂软组织瓣卷至唇侧龈袋内,缝合固定。暴露、旋出覆盖螺丝,安装合适高度愈合基台,关闭创口。A.嵴顶水平切口,腭侧根方分离结缔组织;B.腭侧瓣唇向卷入;C.固定组织瓣图4Scharf和Tarnow的改良技术Fig4ImprovedtechnologyofScharfandTarnow3)游离组:供区采用单切口法,于上颌前磨牙区腭侧离开龈缘2mm左右处作垂直于黏膜表面的水平切口,继而将刀片翻转90度平行于黏膜表面,近远中向锐性分离黏膜,形成浅深两层,使用骨膜剥离器于骨膜下掀起深层组织,而后离断近远中及根方蒂端,交叉悬吊缝合关闭创口。受区采用口袋技术[36],牙槽嵴顶水平切口,邻牙沟内切口,保留骨膜,锐性分离唇侧黏膜形成口袋,纳入游离结缔组织瓣,缝线固定于唇侧,暴露、旋出覆盖螺丝,安装合适高度愈合基台,关闭创口。1.5修复过程1.5.1临时冠塑形取模制作螺丝固位的临时修复体,口内就位,调整咬合,解除功能性运动干扰,临时基台及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1.5.2终修复临时冠塑形3-6个月后,进行最终的印模修复。首先利用初印模石膏模型结合光固化模型材料制作个性化托盘备用;患者口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内取下临时冠,连接替代体后用硅橡胶包裹,待硅橡胶硬固后用刀片仔细修整去除冠方部分硅橡胶(开辟临时冠材料注入通道及临时冠脱位道),旋下临时冠;将开窗式转移杆连接于替代体上,于未来穿龈区域注入临时冠材料以复制临时冠颈部穿龈形态,待固化后取下带有临时冠材料的转移杆,修整边缘,至此个性化转移杆制作完成,备用。使用个性化托盘和个性化转移杆印取口内硅橡胶或聚醚橡胶工作模型,以转移口内种植体位置以及穿龈形态;藻酸盐印模材制取对颌模型;准确记录咬合记录;比色并拍摄数码照片;将临时冠重新戴入患者口内;将模型以及相关信息资料送至技工室,制作个性化基台(钛或全瓷)及全瓷冠。患者口内取下临时冠,戴入基台,准确就位后试戴全瓷冠,依次调整邻接关系、正中(牙合)、前伸(牙合)、侧方(牙合)以及其他复合功能运动;和患者沟通,待患者对牙冠形状及颜色等满意后最终粘接固位,仔细去除龈下冠边缘粘接剂残留。交代注意事项,嘱定期复查。1.6复诊和随访1.6.1常规复诊所有患者常规种植一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1.6.2特殊复诊带蒂组和游离组患者于术后3、7、14、21、30、45天预约复诊,利用瓷睿刻口内扫描仪(Sirona,德国)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7、14、21、30、45天的口内情况进行扫描记录(必要时结合瓷睿刻牙科光学喷粉喷涂于牙周软组织表面),形成数字化模型,留存备用(图5)。A.正面观;B.咬合面观;C.腭侧观。图5扫描形成的数字化模型Fig5Thedigitalmodelformedbyscanning
本文编号:3464884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位点黏膜厚度分布规律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切口(切透骨膜),延长2~3个牙位。腭侧表面保留约1.5mm厚黏膜,锐性分离以获取下方带蒂结缔组织,离断瓣的远端,使用骨膜剥离器于骨面上分离带骨膜的结缔组织瓣。唇侧于骨膜上锐行分离,形成口袋,将腭侧获取的带蒂软组织瓣卷至唇侧龈袋内,缝合固定。暴露、旋出覆盖螺丝,安装合适高度愈合基台,关闭创口。A.嵴顶水平切口,腭侧根方分离结缔组织;B.腭侧瓣唇向卷入;C.固定组织瓣图4Scharf和Tarnow的改良技术Fig4ImprovedtechnologyofScharfandTarnow3)游离组:供区采用单切口法,于上颌前磨牙区腭侧离开龈缘2mm左右处作垂直于黏膜表面的水平切口,继而将刀片翻转90度平行于黏膜表面,近远中向锐性分离黏膜,形成浅深两层,使用骨膜剥离器于骨膜下掀起深层组织,而后离断近远中及根方蒂端,交叉悬吊缝合关闭创口。受区采用口袋技术[36],牙槽嵴顶水平切口,邻牙沟内切口,保留骨膜,锐性分离唇侧黏膜形成口袋,纳入游离结缔组织瓣,缝线固定于唇侧,暴露、旋出覆盖螺丝,安装合适高度愈合基台,关闭创口。1.5修复过程1.5.1临时冠塑形取模制作螺丝固位的临时修复体,口内就位,调整咬合,解除功能性运动干扰,临时基台及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1.5.2终修复临时冠塑形3-6个月后,进行最终的印模修复。首先利用初印模石膏模型结合光固化模型材料制作个性化托盘备用;患者口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内取下临时冠,连接替代体后用硅橡胶包裹,待硅橡胶硬固后用刀片仔细修整去除冠方部分硅橡胶(开辟临时冠材料注入通道及临时冠脱位道),旋下临时冠;将开窗式转移杆连接于替代体上,于未来穿龈区域注入临时冠材料以复制临时冠颈部穿龈形态,待固化后取下带有临时冠材料的转移杆,修整边缘,至此个性化转移杆制作完成,备用。使用个性化托盘和个性化转移杆印取口内硅橡胶或聚醚橡胶工作模型,以转移口内种植体位置以及穿龈形态;藻酸盐印模材制取对颌模型;准确记录咬合记录;比色并拍摄数码照片;将临时冠重新戴入患者口内;将模型以及相关信息资料送至技工室,制作个性化基台(钛或全瓷)及全瓷冠。患者口内取下临时冠,戴入基台,准确就位后试戴全瓷冠,依次调整邻接关系、正中(牙合)、前伸(牙合)、侧方(牙合)以及其他复合功能运动;和患者沟通,待患者对牙冠形状及颜色等满意后最终粘接固位,仔细去除龈下冠边缘粘接剂残留。交代注意事项,嘱定期复查。1.6复诊和随访1.6.1常规复诊所有患者常规种植一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1.6.2特殊复诊带蒂组和游离组患者于术后3、7、14、21、30、45天预约复诊,利用瓷睿刻口内扫描仪(Sirona,德国)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7、14、21、30、45天的口内情况进行扫描记录(必要时结合瓷睿刻牙科光学喷粉喷涂于牙周软组织表面),形成数字化模型,留存备用(图5)。A.正面观;B.咬合面观;C.腭侧观。图5扫描形成的数字化模型Fig5Thedigitalmodelformedbyscanning
本文编号:3464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4648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