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种植体引起双膦酸盐相关性下颌骨坏死1例

发布时间:2024-04-22 05:40
  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不断有颌骨坏死发生的报道,已逐渐引起口腔医生的高度关注。本文报道1例种植体植入术后引起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阐述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进一步讨论使用双膦酸盐后对种植体的影响。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术前口内观及CBCT

图1术前口内观及CBCT

专科检查:45~47牙缺失,47牙位置可见一种植体,种植体远中颌骨暴露,呈灰色,周围牙龈红肿,触之易出血,牙龈与颌骨易于分离;右下唇有麻木感。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检查:右下颌骨后牙区可见一大小约1.6cm×2.0c....


图2术中切除的死骨及种植体

图2术中切除的死骨及种植体

治疗经过:入院前患者已停止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片3个月。入院后行细菌培养未检测到致病菌,术前检查均正常。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抗炎治疗(克林霉素、甲硝唑)及局部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冲洗。3d后局部牙龈肿胀缓解,于全身麻醉下行右下颌骨死骨摘除术+种植体拆除术,术中切除死骨....


图3术后病理苏木精-伊红×100

图3术后病理苏木精-伊红×100

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一线药物,其疗效值得肯定。目前双膦酸盐类药物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为依替膦酸钠、氯屈膦酸钠、替鲁膦酸钠,第二代为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第三代为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钠。其中唑来膦酸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


图4术后1个月口内观

图4术后1个月口内观

目前BRONJ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较统一的认识是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为其主要致病因素,骨细胞功能障碍、微血管栓塞坏死和细菌感染是发生的主要机制[6-7]。双膦酸盐类药物优秀的抗骨吸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促进其凋亡,间接抑制成骨细胞活动,改变破骨细胞—成骨....



本文编号:3962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962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