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嗜神经侵袭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7 04:31
目的 1.分析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病理类型,深入了解其组织病理学形态特征,探讨其嗜神经侵袭(PNI)与患者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 2.探讨ACC嗜神经侵袭的可能机制,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1.回顾性研究1983-2007年间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42例ACC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大小、症状、形态学特点、嗜神经侵袭和临床TNM分期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2例ACC石蜡标本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酪氨酸激酶受体Ret及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 结果 1.42例ACC中,女性25例,男性17例;年龄范围22-74岁,平均年龄为47.29岁。 发生于大唾液腺的肿瘤有18例,小唾液腺的肿瘤有23例,其他部位1例,腭腺是最常见的部位。 疼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54.76%的病例有疼痛表现。30例出现嗜神经侵袭,侵袭率为71.43%,其中2例出现血管侵犯,1例出现颈淋巴...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 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 腺样囊性癌的嗜神经侵袭机制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神经和上皮相互作用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机制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4807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 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 腺样囊性癌的嗜神经侵袭机制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神经和上皮相互作用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机制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4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40148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