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型钛网联合生物膜在美学区引导骨组织的再生
发布时间:2025-01-14 10:38
背景:可吸收屏障膜与不可吸收屏障膜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均有广泛应用,但各有优缺点。目的:探讨新型预成型钛网与不同骨增量材料的联合应用修复前牙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上颌前牙单颗缺失的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TCC组(n=9)植入种植体后放置基柱,将自体骨屑、Bio-oss骨粉、浓缩生长因子相混合后植于骨缺损区,放置预成型钛网并固定,覆盖Bio-Gide生物膜;TC组(n=10)植骨方法同上,种植体周骨缺损仅做自体骨屑和Bio-oss骨粉移植;C组(n=12)将自体骨屑与Bio-oss骨粉混匀置于骨缺损区,覆盖Bio-Gide胶原膜,不放置预成型钛网及浓缩生长因子。种植手术后当天、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3组骨高度及骨宽度,组织学观察新生骨生成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青岛市口腔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1)术后复查仅TC组出现2例创口裂开,术后3周左右创口愈合;(2)术后6个月锥形束CT骨量分析,TCC组、TC组骨高度均显著大于C组(P <0.05);在标志点2,4,6 mm处TCC组、TC组骨宽度均显著大于C组(P <...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6818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患者种植体置入过程操作图
3组之间在2,4,6mm处骨宽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8mm处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2,4,6mm处TCC组与TC组骨宽度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TCC组、TC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图4....
图4 患者分组流程图
图1患者种植体置入过程操作图图3术后6个月锥形束CT测量患者牙槽骨宽度和高度
图3 术后6个月锥形束CT测量患者牙槽骨宽度和高度
图4患者分组流程图2.5组织学分析
图2 患者钛网取出前后操作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组均可见有新生骨生成。其中TCC组其骨质更为致密,镜下可见较多骨小梁形成,周围有较多纤维结缔组织,成骨细胞较多;TC组也见有骨小梁形成,但骨小梁不密集,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C组则骨小梁较为稀疏。由此可见,应用钛网能够一定程度增强成骨效果,而联合浓缩生长因子使用....
本文编号:4026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4026818.html
上一篇: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治疗儿童急性牙髓炎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