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氟中毒对人牙本质中氟及相关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5 07:03

  本文关键词:氟中毒对人牙本质中氟及相关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氟中毒对人牙本质中氟及其他相关元素的分布影响情况,比较非氟病区正常牙和氟病区正常牙及氟斑牙的形貌结构、无机成分含量及分布状态的区别。探索氟与其相关元素之间的结合、共生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方法:实验1组为氟病区正常第三磨牙;实验2组为氟病区中度氟斑牙第三磨牙(分类标准参照Dean氏氟斑牙分类);对照组为非氟病区正常第三磨牙,三组各30颗离体牙。将收集到的离体牙进行切片,经空白处理、脱矿处理及去蛋白处理后,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三组样本的形貌学特征;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联合应用检测三组样本牙本质中氟以及其相关元素的含量及分布。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牙本质中不同元素的含量: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的氟含量在各层次中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氟含量由釉牙本质界向髓腔方向逐渐增加。钙、镁、钠和磷在牙本质相同层次的含量实验1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钾的含量在牙本质靠近髓腔侧各组之间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和磷的含量均在牙本质中层最高,靠近釉牙本质界下方次之,近髓腔侧最低。镁的含量由釉牙本质界下方向髓腔方向逐渐增加,但在各组中,不同深度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钠的含量在三个组中牙本质中层与近髓腔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牙本质中不同元素的分布: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提示氟、钙、钠和羟基的图像成分分布情况相似,磷酸根在管周牙本质的分布情况与上述元素相反。3、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牙本质微观结构:非氟病区正常牙的牙本质小管排列规则,形状均匀,大小基本一致,可观察到管周牙本质结构完整;氟病区正常牙的牙本质小管排列稍欠规则,大小、形状不一,有部分小管闭锁,管周牙本质有塌陷变形和缺损;中度氟斑牙的牙本质小管开口形状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甚至有部分牙本质小管缺失变形,多数小管的管周牙本质不能观察到。结论:1、三组样本中牙本质的氟、钠和镁的含量均自釉牙本质界下方向近髓腔方向呈逐渐增多趋势。氟病区造成氟斑牙改变的牙本质中,钙、磷和钠在不同深度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牙;而未造成氟斑牙改变的牙本质中,钙、磷和钠在不同深度的含量均低于正常牙。2、氟中毒牙本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在本实验条件下,牙本质小管的破坏随着氟中毒程度的增加而加重,造成小管排列由规则变化到不规则,小管开口形状由圆形到变形甚至有牙本质小管的缺失、融合,管周牙本质的破坏由缺损到缺失过渡。
【关键词】:氟中毒 牙本质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 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9.1;R781.2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材料与方法11-16
  • 结果16-35
  • 讨论35-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综述: 四种不同仪器对牙体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比较45-52
  • 参考文献50-52
  • 52-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明;刘海涛;马俊杰;王俊东;;氟中毒及其相关研究技术[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03期

2 万晓军;任鹏;孙发;包成江;陈国志;李洪辉;张耀文;;大鼠氟中毒对肾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年06期

3 ;磷肥(过磷酸钙)生产时氟中毒的防治[J];新医学;1972年05期

4 伊冰;“邻居氟中毒”[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9年01期

5 高玉真;;氟中毒的诊断[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2年04期

6 邱世强;;氟化物对氟中毒地区羊血清生化的影响[J];地方病译丛;1985年03期

7 高玉真;;尿氟能作为衡量氟中毒的指标吗?[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5年05期

8 宋涛;;野生有蹄类动物的氟中毒[J];地方病译丛;1986年05期

9 黄长青;治疗氟中毒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评价[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6年02期

10 胡浴桓;罗达人;;氟中毒脊髓病[J];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墨玲;乔玲;陈昆明;刘嘉玉;赵禹;;氟中毒大鼠雌激素改变和骨病变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马品江;李菁;朱殿志;徐也晴;;新疆阿瓦提县氟中毒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章子贵;申秀英;许晓路;;碘及碘硒联用对氟中毒小鼠脑功能影响的脑内机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崔亚南;徐辉;张桂珍;;氟中毒肾损害的图像分析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王彬;张晓丽;陈文汇;;氟中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王凯英;李光玉;;鹿氟中毒原因及防治[A];二○○三年全国鹿业发展信息交流会材料汇编[C];2003年

7 韦艳;谢春;张华;周琳业;方世杰;葛庆华;;雌激素与年龄对氟中毒影响的实验研究[A];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霍梅俊;王金明;武路广;闫杭杭;罗广营;王俊东;;氟中毒对肾脏损害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白锦;满青青;余淑懿;治洪;张月;;硼、硒对氟中毒大鼠骨密度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10 吉荣娣;全笑江;张淑兰;李文华;曹守仁;;燃煤氟病区氟中毒患者血氟、微量元素水平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云华;贵州氟中毒:黏土氟是真凶[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中科院专家揭秘氟中毒真相[N];贵州日报;2005年

3 秦亚洲;氟中毒令四千万人“笑不敢露齿”[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建国 通讯员 胡湘波;温宿开展氟中毒防治调查[N];阿克苏日报;2008年

5 记者 黄岚;贵州90万人解除或减轻氟中毒危害[N];健康报;2009年

6 熊和生 秦亚洲;科学家查明我国西南地区氟中毒“真凶”[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朱述古;“氟中毒”事件考验执政理念[N];农民日报;2005年

8 记者 柳路;农民烘烤粮食及取暖习惯是氟中毒关键原因[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特约专家 刘纳;喝浓茶能导致氟中毒?[N];健康时报;2005年

10 熊和生 秦亚洲;贵州氟中毒:“真凶”是玉米和辣椒[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永春;氟中毒肾损伤时STC1、UCP2的表达与作用及高钙干预对其影响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2 孙述海;吉林西部氟中毒区地氟病与水文地球化学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贾丽红;氟致大鼠肝、肾细胞损伤机制及抗氧化营养素的干预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孙亚红;水文地球化学组分求异模型在吉林氟中毒区域规律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5 徐辉;细胞内Ca~(2+)浓度、氧化应激、骨桥蛋白在氟中毒肾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氟中毒大鼠肾组织蛋白质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高彦辉;BMPs与MMPs在氟中毒骨转换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05年

7 吴代赦;中国煤中氟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8 范哲;过量氟对几种非胶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婷婷;实验性氟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损伤机制中NF-κB信号通路改变的作用[D];贵阳医学院;2015年

2 范彬;慢性氟中毒大鼠肝组织中PI3K-Akt1相关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及意义[D];贵阳医学院;2015年

3 肖锐;不同钙水平对氟中毒大鼠骨质损伤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石碧;氟中毒对人牙本质中氟及相关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5 张健;氟中毒大鼠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采国敬;氟中毒对獭兔相关生理机能的影响以及机理的探讨[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7 姬一兵;氟中毒患者脂质过氧化物与抗氧化物的水平和防氟改水对其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梁额尔敦;骨桥蛋白在氟中毒肾损害发生机制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海龙;氟中毒发生中成骨细胞钙稳态的变化和作用[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张东芳;不同钙水平对氟致大鼠骨组织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作用[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氟中毒对人牙本质中氟及相关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423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3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