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牙冠切除术拔除近下牙槽神经管的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初步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部分牙冠切除术拔除近下牙槽神经管的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初步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部分牙冠切除术 下牙槽神经 牙本质过敏 术后疼痛 感染
【摘要】:目的:结合锥形束CT影像学检查,通过测量部分牙冠切除术术后剩余牙根移动距离,观察术后疼痛、下牙槽神经损伤、牙本质过敏和感染,初步探索部分牙冠切除术术后常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近两年(2012.9~2014.9)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要求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20-40岁,平均年龄(29.6±6.0)岁,阻生牙44颗,左侧23颗,右侧21颗,水平阻生17颗,近中阻生27颗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纳入标准是经锥形束CT扫描,显示牙根紧密接触下牙槽神经管管壁。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行部分牙冠切除术,术后24h、7天复诊记录患者的疼痛反应、牙本质过敏、感染情况,术后6个月再行锥形束CT扫描,测量牙根移动的距离。完全离开神经管后,拔除剩余牙根,术后7天检测下牙槽神经的感觉功能。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术后疼痛和牙根移动距离的影像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牙本质过敏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4颗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去除部分牙冠术后均无感染,拔除剩余牙根下牙槽神经无损伤。2.术后24h疼痛发生率为31.8%(14/44),VAS分值平均为1.4(SD,2.2),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阻生牙的萌出状态、阻生深度与术后24h疼痛有关,P㩳0.05,未萌出的、低位阻生牙比萌出的、高位阻生术后疼痛严重。术后第7天疼痛发生率为0。3.术后24h牙本质过敏发生率为79.5%(35/44),敏感指数为1、2、3的发生率分别为9.1%、36.4%、34.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萌出状态、阻生深度及牙髓暴露与术后24h牙本质过敏有关,P㩳0.05,术中牙髓暴露的阻生牙比未暴露的术后牙齿敏感程度更重,而未萌出的、低位阻生牙比萌出的、高位阻生牙术后牙齿敏感程度轻。术后第7天牙齿敏感发生率降为27.3%(12/44),敏感指数为1的占18.2%(8/44),敏感指数为2的占9.1%(4/44)。4.所有剩余牙根均远离神经管移动,6个月内移动距离平均为(2.5±0.6)mm,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剩余牙根移动距离成负相关,P㩳0.05,年龄越大,移动距离越少,年龄越小,移动距离越多。结论:1.部分牙冠切除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2.对于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部分牙冠切除术是一种能减少甚至消除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拔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部分牙冠切除术 下牙槽神经 牙本质过敏 术后疼痛 感染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2.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引言11-13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3-19
- 2.1 主要的材料和设备13
- 2.2 临床资料13-14
- 2.3 手术步骤14-15
- 2.3.1 消毒麻醉14
- 2.3.2 切开翻瓣14-15
- 2.3.3 去除部分牙冠15
- 2.3.4 清理牙槽窝并缝合15
- 2.4 术后注意事项15-16
- 2.5 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测量指标16-18
- 2.5.1 疼痛16
- 2.5.2 牙本质过敏16
- 2.5.3 剩余牙根移动的距离16-17
- 2.5.4 下牙槽神经感觉功能检查[30,31]:17
- 2.5.5 感染17-18
- 2.6 数据处理18-19
- 第3章 结果19-24
- 3.1 患者和IMTMs的情况19-20
- 3.2 术后牙本质过敏及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0-21
- 3.3 患者术后疼痛及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1-22
- 3.4 术后6个月剩余牙根移动距离及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2-23
- 3.5 术后疼痛、牙本质过敏及剩余牙根移动距离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23-24
- 3.5.1 术后 24h牙本质过敏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23
- 3.5.2 术后疼痛、6 个月剩余牙根移动距离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23-24
- 第4章 讨论24-30
- 4.1 下颌第三磨牙的特殊性24
- 4.2 CBCT诊断和测量的优势24-25
- 4.3 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和比较25-29
- 4.3.1 下牙槽神经损伤及拔牙方法分析25-27
- 4.3.2 剩余牙根术后6个月移动距离及分析27-28
- 4.3.3 术后疼痛28
- 4.3.4 术后牙本质过敏28-29
- 4.4 本实验的特点及不足之处29-30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30-31
- 5.1 结论30
- 5.2 展望30-31
- 致谢31-32
- 参考文献32-37
- 综述37-45
- 参考文献4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鸣;王晓琼;杨柳;陈瑶;;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现状和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33期
2 刘永刚;;高速涡轮钻法与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后并发症比较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3 原福松;孙玉春;谢晓燕;王勇;吕培军;;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伪影的定量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4 陈建军;黄静;杨大江;;微创拔牙术与传统拔牙术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22期
5 邓天阁;李永锋;丁宇翔;史庆辉;张威;刘昌奎;张琳琳;汪方;徐朝勋;胡开进;;CBCT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的解剖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年02期
6 谢千阳;马志贵;钱文涛;徐光宙;蔡协艺;杨驰;;正畸牵引法辅助拔除接触下牙槽神经管的埋伏阻生牙1例报告[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年06期
7 康非吾;;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截骨术对下牙槽神经感觉功能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年05期
8 魏振辉;王金泉;王金海;杨镟凝;;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智齿致皮下气肿1例[J];口腔医学研究;2012年10期
9 许竞;肖翼初;高文峰;容明灯;王晶;陈军;;以高速涡轮手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微创术式设计探讨[J];广东医学;2012年20期
10 梁旭梅;;应用种植机与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芳屏;常规法和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水平低位阻生智齿临床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何宗来;水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7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55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