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链球菌自诱导物2信号分子的体外合成与活性检测
本文关键词:变异链球菌自诱导物2信号分子的体外合成与活性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变异链球菌 密度感应系统 自诱导物 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蛋白
【摘要】: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体外合成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自诱导物2(AI-2)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研究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 S)/AI-2信号系统对于变异链球菌和口腔生物膜的致病性、耐药性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稳定高效的Lux S和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Pfs)原核表达载体,异丙基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镍柱层析分离纯化与鉴定。利用纯化表达的Lux S蛋白和Pfs蛋白体外合成AI-2信号分子,以哈维氏弧菌菌株BB170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效应检测体外合成的变异链球菌AI-2信号分子的生物活性,并以此间接检测Lux S蛋白和Pfs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体外合成的AI-2可诱导哈维氏弧菌菌株BB170强烈发光。以变异链球菌UA159标准株菌液中自然生成的AI-2为对照,体外合成AI-2诱导发光效果强于菌液。结论体外合成的AI-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获得了高效表达、可溶性的Lux S和Pfs重组蛋白。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451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密度感应系统 自诱导物 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蛋白
【分类号】:R780.2
【正文快照】: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使用可溶性小分子在细胞间进行信号传递,根据种群密度调节细胞生理行为的过程。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介导的QS是唯一被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共用的QS系统,AI-2合成酶S-核糖高半 胱氨酸裂解酶(S-ribosylhomocysteinase,Lux S)广泛分布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永红;田晓蓓;万呼春;温艳丽;张菲菲;马琴睿;;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提取方法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2 杨隆强;周乔;刘敏川;;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3 王舒婷;康琼屹;马瑞;夏文薇;;两种糖对变异链球菌产酸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2年01期
4 刘开云;孙红武;张卫军;邹全明;;变异链球菌防治药物的研究现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5 黄萍;万呼春;何永红;;应激状态下的变异链球菌差异蛋白组学[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6 王丽娜;史春;刘启成;牛卫东;;抗菌肽对高龋患者口内变异链球菌生长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黄莉莉;王舒婷;康琼屹;夏文薇;;两种糖经变异链球菌代谢后酸性产物的定量比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年08期
8 姜葳;梁景平;;变异链球菌压力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9 吴燕玲;周燕;支清惠;陶冶;林焕彩;;纵向研究0-2岁婴幼儿变异链球菌群与早期婴幼儿龋的关系[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黄正蔚,刘正;差异显示技术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邱明;黄晓晶;江一平;;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阶段蛋白表达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兴容;曹元书;;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志刚;施俊;刘兴容;;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粘附能力以及蔗糖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徐仰龙;杨德琴;;变异链球菌管家基因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江山;黄晓晶;陈帅;钟声;;不同变异链球菌菌株单菌种生物膜耐酸能力的差异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童忠春;倪龙兴;;变异链球菌饥饿态对耐酸及防龋剂敏感性的体外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葛亚丽;;添加纳米Ag-TiO_2抗菌剂对树脂基托抗菌性及其机械性影响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2012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甜甜;基因工程改性变异链球菌替代疗法防龋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潘文婷;新型小分子2-氨基咪唑/三唑防龋作用初探[D];武汉大学;2014年
3 阿亚兹(Ayaz Ahmed);牙菌斑的分子微生态结构分析以及乳酸杆菌抑制变异链球菌属形成生物膜的治疗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春晓;针对变异链球菌的人源STAMP(C16LL-37)的生物学特性[D];兰州大学;2016年
2 营秀;新型优化多肽pm11对口腔常见微生物杀菌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志刚;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粘附能力及蔗糖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4 李娜;五倍子单宁酸对变异链球菌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李梦辞;不同环境因素对寡链与变链双菌种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6 杨秀娟;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影响的对比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元鑫;脱乙酰壳聚糖—三氟乙酸对变异链球菌抑菌特性的体外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邱明;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两种生存状态蛋白表达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9 黄弘;Ni~(2+)对变异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周皓琳;变异链球菌cat-pacA-ctxB-DOCK8/DHR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D];遵义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732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73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