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对去势大鼠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碳酸饮料对去势大鼠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碳酸饮料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白细胞介素-1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骨质疏松大鼠颌骨骨折动物模型,观察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对SD大鼠颌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从骨痂区组织形态学观察、骨密度和影像学表现,以及BMP-2和IL-1表达的情况,探讨碳酸饮料对去势大鼠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临床中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对骨质疏松性颌骨骨折愈合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去势组(40只)和假手术组(10只)。去势组通过手术摘除双侧卵巢的方法,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边同样大小的脂肪组织。2个月后,测两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造模成功。将去势组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碳酸饮料喂养,每只每次20ml,每天2次,对照组饮用纯净水,在碳酸饮料饲养的4w、8w、12w每组随机选取5只检测胫骨骨密度,12w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制作左侧下颌骨骨折模型,用双面金刚砂片在下颌体后部做一垂直于下颌骨的切口(长3mm,宽1mm),不破坏下颌骨的连续性。在骨折后2w、4w、8w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截取左侧下颌骨。首先对样本进行X线观察和骨密度检测。然后将骨组织固定12-24h,再脱钙约60d,最后经过石蜡包埋,切片等操作,分别进行HE组织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BMP-2、IL-1的染色。对切片进行图像的采集与分析,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使用IPP5.0软件对BMP-2和IL-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OD)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小梁面积比和平均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去势手术后2个月,去势组胫骨骨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喂食碳酸饮料12周时,实验组大鼠胫骨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颌骨骨折后,2周、4周、8周两组间X线比较: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可以看见下颌骨下颌升支处明显的骨折区域,两组均为低密度影像,骨痂不明显,观察两组无差异。4周时,对照组骨折线模糊,骨折区域密度增高;实验组骨折线仍然明显,骨折区域密度稍有增高,但不如对照组。8周时,对照组骨折线消失,骨痂基本充满骨折区域;实验组仍能看到模糊的骨折线,与对照组相比,骨折区域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4颌骨骨折后,2周、4周、8周时,实验组左侧下颌骨骨痂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HE染色观察:2周时,两组新生的骨小梁排列紊乱,在骨小梁周围有成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小梁较少。4周,对照组新生小梁骨不断增加,成骨细胞开始转化为骨细胞。实验组骨小梁也有所增多但不如对照组。8周,对照组骨小梁改建成熟,骨小梁粗大,排列一致。实验组骨小梁转化缓慢,仍然可见骨小梁变细,并且粗细不一,同时分布稀疏,见有断裂现象。6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小梁面积比值和骨小梁平均宽度在骨折后2、4、8周各时间段内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内骨折后2、4、8周骨小梁的面积比和骨小梁平均宽度的数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7骨痂组织中BMP-2检测结果: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BMP-2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在骨折后第2、4、6、8周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骨折后2周、4周、8周BMP-2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骨痂组织中IL-1检测结果: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IL-1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在骨折后第2、4、8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骨折后2周、4周、8周IL-1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实验通过去势法成功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2实验发现长时间饮用碳酸饮料的实验组胫骨段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说明碳酸饮料可以加重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3碳酸饮料能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和IL-1的合成和分泌,抑制BMP-2的表达和促进IL-1阳性表达。4实验证实长时间饮用碳酸饮料的去势大鼠颌骨骨折愈合情况较差,愈合所需时间较长。
【关键词】:碳酸饮料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白细胞介素-1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表10-11
- 引言11-13
- 第1章 实验研究13-35
- 1.1 材料与方法13-20
- 1.1.1 实验材料13-14
- 1.1.2 实验方法14-20
- 1.2 结果20-26
- 1.2.1 X线片观察20-21
- 1.2.2 骨密度测量21-22
- 1.2.3 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22-23
- 1.2.4 骨形态计量学分析23
- 1.2.5 BMP-223-25
- 1.2.6 IL-125-26
- 1.3 讨论26-32
- 1.3.1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26-27
- 1.3.2 骨折模型的建立27
- 1.3.3 下颌骨骨折愈合的特点27-28
- 1.3.4 碳酸饮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28-29
- 1.3.5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29-30
- 1.3.6 碳酸饮料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30
- 1.3.7 BMP-2 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30-31
- 1.3.8 IL-1 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31-32
- 1.4 小结32
- 参考文献32-35
- 第2章 综述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研究进展35-48
- 2.1 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35-38
- 2.1.1 实验动物35-36
- 2.1.2 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方法36-38
- 2.2 颌骨骨折模型的建立38
- 2.3 雌激素38-39
- 2.4 饮食因素39-40
- 2.5 细胞因子40-42
- 2.5.1 BMP-240-41
- 2.5.2 IL-141-42
- 参考文献42-48
- 结论48-49
- 致谢49-50
- 导师简介50-51
- 作者简介51-52
- 学位论文数据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庆南,张善珏;132例下颌骨骨折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00年07期
2 曹国绩;颌骨骨折的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9期
3 王世杰,李大奎,杜凡;下颌骨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S1期
4 何杰儒,何一川,杨卫东,陈文君,肖剑峰,汪湛;癫痫致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S1期
5 龚周勇,李柏,粟红兵;拔除智齿致下颌骨骨折一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S1期
6 李海霞,谢国明,李海玲;下颌骨骨折10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0年09期
7 屠兆京,胡特清;79例外伤引起颌骨骨折的原因及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年S1期
8 廖武堂;下颌骨骨折210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9 孔大军;颌骨骨折87例临床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祁昌军,任金一,陈宴军,王隆香;微型钢板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明;柴慈秀;刘丽星;;78例颌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张建设;陈佐华;杨永沛;赵宗林;胡开进;李明哲;;下颌骨骨折诊治的临床探讨[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3 丁杉;杨玲;陈旭兵;林强;刁成军;王燕燕;;下颌骨骨折218例临床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4 林敬涌;尤今朝;;下颌骨骨折治疗体会[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刘德金;;128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程瑞芳;;38例颌骨骨折患者血清电解质、葡萄糖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奕金;;颌骨骨折(附98例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8 王世新;;钛板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邹立东;张益;何冬梅;刘林;安金刚;段登辉;;1084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陆东辉;金友仁;杨旭东;寿卫东;;574例下颌骨骨折研究分析[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秀春;颌骨骨折病人的护理[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杭;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浩;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在颌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钟月;碳酸饮料对去势大鼠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路平;碳酸饮料对大鼠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4 迟艳艳;下颌骨骨折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53例浅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玉宝;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162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凯;270例下颌骨骨折回顾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靖哠;下颌骨骨折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徐颖;创伤评分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司晨晨;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的比较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吕翔;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2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4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