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动脉的256层CT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21 07:10
本文关键词:面动脉的256层CT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多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面动脉 皮瓣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摘要】: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A对活体面动脉及下颌骨结构进行测量,进一步认识下颌角区域的解剖结构,分析性别差异及左右两侧差异,探讨面动脉、咬肌及下颌骨不同年龄段的形态特点,为避免手术中损伤面动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2014年至2015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CT室进行颅脑动脉及颈部动脉联合CTA检查的患者24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扫描:电压120k V,电流800~1000m As,旋转速度0.27s,扫描时间约5~8s。建立静脉通路,注射20ml生理盐水,流速4ml/s,随后注入碘海醇(350mg I/ml)50ml及50ml生理盐水。将图像传入工作站,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侧别进行测量:下颌升支高度、面动脉跨越下颌骨下缘处至下颌角的距离、面动脉起始部管径、下颌角角度、面动脉起始点至颈总动脉分叉距离等指标。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两变量间关系判断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结果1面动脉起源分型,男性:Ⅰ型46.25%,Ⅱ型10.0%,Ⅲ型1.25%;女性:Ⅰ型37.5%,Ⅱ型3.75%,Ⅲ型1.25%。面动脉Ⅰ、Ⅱ、Ⅲ分型中男性与女性的分布相同(X~2=3.70,P0.05)。面动脉Ⅰ、Ⅱ、Ⅲ分型中左侧与右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P0.05)。男性人群中,面动脉Ⅰ、Ⅱ、Ⅲ分型左侧与右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6,P0.05)。女性人群中,面动脉Ⅰ、Ⅱ、Ⅲ分型左侧与右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P0.05)。2面动脉终止位置也有很大不同,2.5%终止于内眦动脉;30%终止于鼻部,28.7%终止于上唇动脉;23.8%终止于下唇动脉;15.0%终止于下颌骨区。3迂曲走行的面动脉表现为:波浪形和螺旋形。面动脉波浪形及螺旋形生长共51例,70.6%为波浪形,29.4%为螺旋形。扭曲型面动脉数目右侧较左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5)。下颌下缘区域及下颌骨体部区域的面动脉中波浪形与螺旋形的分布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P0.05)。4下颌升支高度:男性(66.06±4.43)mm,女性(59.46±3.79)mm,左侧(62.61±5.43)mm,右侧(63.90±5.12)mm;下颌角角度:男性(117.83±6.62)°,女性(123.55±6.66)°,左侧(120.34±7.71)°,右侧(120.18±6.69)°;面动脉跨越下颌骨下缘处至下颌角的距离:男性(26.71±6.22)mm,女性(23.02±5.23)mm,左侧(25.22±6.15)mm,右侧(25.06±6.05)mm;起始部管径:男性(2.57±0.55)mm,女性(2.39±0.55)mm,左侧(2.48±0.53)mm,右侧(2.50±0.51)mm;面动脉起始部至颈总动脉分叉处距离:男性(22.81±8.23)mm,女性(27.39±9.23)mm,左侧(23.79±9.70)mm,右侧(25.73±8.04)mm。男性与女性的各项测量值比较均不相同(P0.05)。女性面动脉起始部管径,左侧与右侧无差异(t=0.02,P0.05),男性面动脉跨越下颌骨处至下颌角的距离,左侧与右侧无差异(t=1.32,P0.05)。5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角角度呈显著负相关(r=-0.488,P0.01);女性的面动脉跨越下颌下缘处与下颌角的距离与面动脉至颈外动脉起始部的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女性的面动脉跨越下颌下缘处与下颌角的距离与下颌升支高度呈正相关(r=0.546,P0.05);男性左侧面动脉至颈外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与下颌升支高度呈负相关(r=-0.503,P0.05)。6男性及女性的不同年龄段各测量值比较,各期均有差异:下颌升支高度:男性(F=33.14,P0.05),女性(F=3.08,P0.05);下颌角角度:男性(F=3.91,P0.05),女性(F=29.61,P0.05);面动脉跨越下颌骨下缘处至下颌角的距离:男性(F=41.83,P0.05),女性(F=4.29,P0.05);起始部管径:男性(F=24.20,P0.05),女性(F=16.8,P0.05);咬肌厚度:男性(F=5.95,P0.05),女性(F=2.85,P0.05)。结论1 256层螺旋CT显示的各型面动脉及迂曲面动脉的结构与特征为颌面部皮瓣设计及避免出血等并发症提供帮助。2男、女性面动脉的解剖差异可为临床外伤及整形手术进行合理的术前设计、术式选择提供解剖学参考及相关数据,从而为提高手术效果提供帮助。3青年期为面动脉及下颌骨生长的高峰,女性成年期停止生长,男性成年期仍可生长,了解男、女性不同年龄患者的特点,可为外伤及整形手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面动脉 皮瓣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2;R816.9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第1章 临床研究13-36
- 1.1 材料与方法13-16
- 1.1.1 一般情况13
- 1.1.2 检查设备及扫描方案13-14
- 1.1.3 图像后处理技术14-15
- 1.1.4 测量指标15-16
- 1.1.5 统计学分析16
- 1.2 结果16-26
- 1.2.1 面动脉的起始16-18
- 1.2.2 面动脉的终止18-19
- 1.2.3 迂曲的面动脉:波浪形与螺旋形19-20
- 1.2.4 不同性别及侧别的面动脉及下颌骨形态的特征20-23
- 1.2.5 不同年龄面动脉及下颌骨形态的特征23-26
- 1.3 讨论26-32
- 1.3.1 结合起始部位、终止部位及皮瓣采集区的解剖显示27-28
- 1.3.2 扭曲型面动脉皮瓣的临床意义28-29
- 1.3.3 面动脉管径在化疗中的应用29-30
- 1.3.4 面动脉、下颌骨及咬肌的位置对下颌骨截骨术的影响30-31
- 1.3.5 不同年龄面动脉及下颌骨形态的特征31-32
- 1.4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第2章 综述 256 层螺旋 CTA 在面动脉形态显影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36-47
- 2.1 面动脉解剖37-39
- 2.1.1 面动脉的基本走行37-38
- 2.1.2 面动脉的变异38-39
- 2.2 面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39-42
- 2.2.1 面动脉穿支皮瓣用于创面的修复39-40
- 2.2.2 面动脉在手术制定过程中的影响40-41
- 2.2.3 面动脉管径在化疗过程中的意义41-42
- 2.2.4 面动脉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42
- 2.3 运用CT造影及后处理技术测量面动脉数据42-44
- 参考文献44-47
- 结论47-48
- 附录A CT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48-50
- 附录B 附图50-53
- 致谢53-54
- 导师简介54-55
- 作者简介55-56
- 学位论文数据集56
本文编号:893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930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