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下颌骨偏斜的结构特征及与颈椎侧弯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4:11

  本文关键词:下颌骨偏斜的结构特征及与颈椎侧弯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下颌偏斜 颈椎姿势 X-Ray平片 自然头位 测量方法


【摘要】:据报道,我国恒牙初期错合畸形患病率高达72.9%。随着现代人对健康及美观需求的日益提高,要求正畸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错合畸形不但影响合颌面的发育、口腔健康、口腔功能及容貌外观,甚至可以造成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尤其是下颌偏斜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有着随年龄的增长,畸形不断加重的特点。因此,家长及患者求治心态很迫切。近年来学者们发现下颌骨与颈椎骨侧弯有相关关系,而颈椎与下颌骨发育有着更直接的影响,但下颌骨与颈椎是否也有相关关系未见相关报道。目的:通过对比不同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畸形患者的颈椎姿势以及其偏斜程度,探讨下颌骨偏斜的结构特征及与颈椎偏斜度的关系,从而为临床相关畸形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1实验对象: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患者12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70例,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27.52岁。按颏点到颅面中线的垂直距离分成正常颌组(颏点位于颅面中线左右2mm以内)45例、左偏颌组(颏点位于颅面中线左侧2mm以外)40例和右偏颌组(颏点位于颅面中线右侧2mm以外)39例。所做实验内容均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2头颅后前位片的拍摄:拍摄自然头位下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自然头位的获得:1)足的定位,受试者立于X光机前适合投照的位置,全身放松,双脚自然分开;2)头位的定位,进行头颈部的俯仰运动,放松肌肉,找到一个主观认为舒适自然的位置,平视两米远处镜中自己双眼的镜像,保持此位不变(即镜位,又称自平衡位);3)上下牙轻触于牙尖交错位,上下合自然闭合,平静均匀呼吸;4)调整正中矢状平面,调整头部左右平衡,将耳杆轻轻插入其外耳道,而不使头部位置改变。将获得的X线片导入至计算机工作端进行处理,所得图像以Dicom 3.0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存储。应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读取已存储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的定点及测量。3头颅后前位片的测量:测量项目根据本研究需要并结合以往研究,选取了12项测量标志点、2项测量标志线、12项测量指标以及4项计算指标对研究对象的下颌骨及颈椎结构进行了测量和计算。测量标志点:1)鸡冠中心点(CG),2)左侧蝶眶点(LOS),3)右侧蝶眶点(ROS),4)左侧下颌骨髁状突顶点(LCo),5)右侧下颌骨髁状突顶点(RCo),6)左侧下颌角外侧缘点(LGo),7)右侧下颌角外侧缘点(RGo),8)颏部之最下点(Me)以及9)第3颈椎棘突点(C3),10)第4颈椎棘突点(C4),11)第5颈椎棘突点(C5),12)第6颈椎棘突点(C6);测量标志线:1)颅面中线(ML)与2)颏水平线(CHL);测量项目:1)LCo到ML的垂直距离(LCo~ML),2)RCo到ML的垂直距离(RCo~ML),3)LGo到ML的垂直距离(LGo~ML),4)RGo到ML的垂直距离(RGo~ML),5)LCo到CHL的垂直距离(LCo~CHL),6)RCo到CHL的垂直距离(RCo~CHL),7)LGo到CHL的垂直距离(LGo~CHL),8)RGo到CHL的垂直距离(RGo~CHL)及与9)C3到ML的垂直距离(C3~ML),10)C4到ML的垂直距离(C4~ML),11)C5到ML的垂直距离(C5~ML),12)C6到ML的垂直距离(C6~ML);计算项目:1)LCo到ML的垂直距离与RCo到ML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之差(Co~ML),2)LGo到ML的垂直距离与RGo到ML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之差(Go~ML),3)LCo到CHL的垂直距离与RCo到CHL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之差(Co~CHL),4)LGo到CHL的垂直距离与RGo到CHL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之差(Go~CHL)。进行冠状面内两侧下颌骨髁突、下颌角到颅面中线的距离及颈椎偏离颅面中线程度的测量,分别比较左偏颌组、右偏颌组与正常颌组之间下颌骨结构与颈椎姿势的差异以及下颌骨偏斜程度与颈椎侧弯程度的相关关系。4统计分析:建立病例统计的量化表格及相应的数据库,运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Me~ML、Go~ML、Co~CHL和C4~ML在左偏颌组与右偏颌组中均与在正常颌组有显著性差异(0.00、0.00、0.00、0.00);Co~ML、Go~CHL在左偏颌组中与在正常颌组中有显著性差异(0.00、0.00);C3~ML、C5~ML和C6~ML在右偏颌组中与在正常颌组中有显著性差异(0.00、0.02、0.03);Co~ML和Go~CHL在左偏颌组中与在右常颌组中有显著性差异(0.00、0.00)。1.1与正常颌组相比,左偏颌组和右偏颌组中下颌骨结构偏斜程度与颈椎侧弯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1.2与正常颌组相比,左偏颌组中的下颌骨结构偏斜的程度较右偏颌组大;1.3与正常颌组相比,右偏颌组中的颈椎侧弯的程度较左偏颌组大。2对左偏颌组内的颏点到颅面中线的距离与下颌骨偏斜、颈椎侧弯的程度采用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Me~ML与Co~ML、Go~ML、Co~CHL、Go~CHL、C3~ML、C4~ML、C5~ML和C6~ML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e~ML与Co~ML为负相关(-0.632);Me~ML与Go~ML、Co~CHL、Go~CHL、C3~ML、C4~ML、C5~ML和C6~ML为正相关(0.644、0.632、0.442、0.452、0.441、0.428、0.415)。3对右偏颌组内的颏点到颅面中线的距离与下颌骨偏斜、颈椎的侧弯程度采用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Me~ML与Co~ML、Go~ML、Co~CHL、Go~CHL、C3~ML、C4~ML、C5~ML和C6~ML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e~ML与Co~ML为负相关(-0.644);Me~ML与Go~ML、Co~CHL、Go~CHL、C3~ML、C4~ML、C5~ML和C6~ML为正相关(0.734、0.815、0.740、0.601、0.579、0.528、0.463)。由以上结果得出在左偏颌组与右偏颌组中,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畸形的严重程度与颈椎侧弯的程度为均为正相关且下颌骨结构偏斜随着颈椎侧弯的加重而加重。结果:结论:1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畸形患者的下颌偏斜程度与颈椎侧弯程度均大于非偏斜患者。2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畸形患者中,下颌左偏的程度大于右偏的程度,颈椎右偏的程度大于左偏的程度。3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畸形患者下颌骨偏斜与颈椎侧弯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下颌骨结构偏斜随着颈椎侧弯的加重而加重。4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后前位片可以有效检测下颌骨偏斜的结构特征及与颈椎侧弯程度。
【关键词】:下颌偏斜 颈椎姿势 X-Ray平片 自然头位 测量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5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英文缩写13-14
  • 前言14-15
  • 材料与方法15-18
  • 结果18-21
  • 附图21-30
  • 附表30-34
  • 讨论34-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综述 下颌骨对称性与颈椎生理弯曲相关性研究42-51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向凤;邓锋;张翼;张定铭;王华桥;;功能性下颌偏斜青春期模型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20期

2 王瑞晨;李桂珍;柳春明;贾赤宇;;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法在正颌外科术前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年07期

3 刘可;王珊;王林;于剑南;赵宏;刘敏;赵春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三维对称性的CBCT观察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4 董艳玲;陈军;邓锋;王睿;;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三维位置不调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谢千阳;马志贵;杨驰;蔡协艺;;青少年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面部不对称的特征[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6 黄丽;肖遥;徐晓梅;杨四维;;成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年11期

7 王超;刘新强;杨茜;李雪;刁一凯;;偏颌病人颈椎姿势与矢状骨面型的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杨双艳;王春玲;张本君;郭杰;韩敏;刘毅;;利用CBCT对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进行的三维形态研究[J];口腔医学;2013年05期

9 冯刚;周建萍;吴杨;周小凤;戴红卫;;锥束CT测量安氏Ⅰ类错牙合人群下颌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3期

10 司武俊;丁寅;彭勇;许一起;吴莹莹;程秀;;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颅面及颈椎形态结构的三维重建[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本文编号:895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95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