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鼻翼宽距、尖牙间距、切牙乳突至上中切牙唇面距离之测量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鼻翼宽距、尖牙间距、切牙乳突至上中切牙唇面距离之测量分析研究
【摘要】:背景: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修复缺牙一直是口腔医师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美观方面的要求,过去的资料证实公元前2500年时腓尼基人与埃及人就曾使用过动物与人类的牙齿。针对缺牙牙弓选择义齿修复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美观、恢复部分严重受损的咀嚼功能、重建脸部协调性以及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抚慰。缺牙患者的义齿选择会受美学技术、知识与经验的影响。上颌前牙的选择与排列对全口义齿极为重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也会影响发音功能,同时可协助吞咽功能,人工假牙的选择必须由口腔医师负责,因为他/她才是可收集、比较与评估患者生物力学数据的专业医师,这是为了确保人工假牙的选择满足患者的个人美观与功能需求。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受试者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至上中切牙唇面距离,探讨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全口义齿前牙选择与排列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从台湾台北淡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学生中筛选出77名(男50人,女27人)受试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用藻酸盐制取其上颌印模后,翻制石膏模型。应用波利尺于受试者面部和石膏模型上测量其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的距离。应用SPSS 17.0(SPSS Inc,Chicago,III)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叙述性统计(平均值与标准偏差)、配对t检验、皮尔森相关统计以及简单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77位台湾台北淡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学生的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厘米)分别为37.661±2.361、37.004±1.729及9.832±0.715;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显著相关性(P0.01)男女之间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过仍然再依性别分别讨论之,50位男性受试者的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厘米)分别为37.754±2.595、36.896±1.745及9.834±0.661;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显著相关性(P0.01)。27位女性受试者的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平均值(厘米)分别为37.389±1.887、37.204±1.715及9.832±0.818;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亦具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以及研究限制(小样本数),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牙科医师在对无牙颌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可参考本人鼻翼宽距、尖牙间距以及切牙乳突中点至上中切牙唇面中点距离,设定咬合边缘以达到正确的嘴唇支撑。2.全体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适度显著相关性,并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两数据间的相关性:Y(尖牙间)=X(鼻翼间)×0.413+21.444。其中男性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适度显著相关性,并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两数据间的相关性:Y(尖牙间)=X(鼻翼间)×0.335+24.248。女性受试者的鼻翼宽距与尖牙间距间具适度显著相关性,并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两数据间的相关性:Y(尖牙间)=X(鼻翼间)×0.713+10.484。可协助牙科医师计算尖牙间距离,并作为选择全口义齿前牙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鼻翼距离 切牙乳突 尖牙间距离 义齿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6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前言11-12
- 材料和方法12-17
- 1.材料13-14
- 1.1 试验受试者13
- 1.2 数据收集工具13
- 1.3 数据收集程序13-14
- 1.4 词汇定义14
- 2. 方法14-17
- 2.1 采样技巧14-15
- 2.2 统计分析15-17
- 结果17-23
- 讨论23-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27
- 综述 全口义齿前牙选择与排列的相关参考依据27-33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留刚,申彦娜;上颌4个尖牙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2 胡会昌,张子孟;双侧下颌多生尖牙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年06期
3 袁莉,袁渝萍;上颌巨长尖牙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4 傅民魁;;尖牙间距、复鉭、覆盖在矫治后的稳定性[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口腔医学分册;1974年01期
5 刘进,,林新平,李海涛;尖牙、双尖牙、磨牙的合关系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6 张隆祺,周正炎,王佛汉;上颌埋伏尖牙的外科—正畸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7 张晓燕,姬红岩;尖牙远移方法的比较[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时一兵;结扎尖牙关闭远中间隙的临床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9 曹波;上颌埋伏尖牙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10 李莉;快速矫治埋伏尖牙50例[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听;袁晓;嵇国平;曹惠菊;;牵引牙周韧带加速尖牙移动的临床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嵇国平;;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后唇向位尖牙自动漂移的临床观察及初步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徐颖;高益鸣;;上颌埋伏尖牙的定位及临床治疗分析[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林珊;陈江;;经骨内通道牵引矫治上颌埋伏尖牙[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5 钱英莉;樊瑜波;刘展;;尖牙整体移动过程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吴美莲;;埋伏尖牙的固定矫正[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7 马春敏;段银钟;李德华;;上颌阻生尖牙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米丛波;王光荣;彭力;;未萌尖牙双尖牙大小的预测[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彭文波;缪颖;陈歆;邱冬梅;;矫治尖牙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钟政钩;陈剑云;;埋伏畸形尖牙、中切牙的矫治体会[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福生 张绍江 ;牙痕检验在案件侦破中的运用[N];人民公安报;2005年
2 王忠;孩子“虎牙”别乱拔[N];保健时报;2005年
3 王梅;护牙从“零”开始[N];科技日报;2003年
4 初夏;帮孩子换上一口好牙[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晶晶;减阻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曾俊杰(Tseng Chun-Chien);大学生鼻翼宽距、尖牙间距、切牙乳突至上中切牙唇面距离之测量分析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静露;尖牙保护与磨牙症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4 李娜;上颌埋伏尖牙的治疗[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杨亦兵;正畸联合外科采用非常规拔牙方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尖牙[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6 施健巍;上颌埋伏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任卫萍;埋伏阻生尖牙的解剖特点及临床表现[D];兰州大学;2009年
8 刘超;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机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段娇红;种植体支抗和尖牙在正畸矫治过程中的初始应力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徐建光;正畸牵引力作用下上颌埋伏尖牙移动过程的动态模拟及牙周应力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9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