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菌斑显示剂用于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教育效果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0:47
本文关键词:新型菌斑显示剂用于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教育效果的临床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 正畸固定矫治是治疗错牙合畸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固定矫治,不仅可以排齐牙齿、纠正错误的咬合关系、提高咀嚼效率、改善牙周健康,而且能够尽早去除妨碍口腔颌面部正常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减轻患者因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但是随着正畸固定矫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矫治器拆除后出现的牙齿表面牙釉质脱矿现象也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1]。因为青少年是正畸治疗的主体人群,相对于成年人,他们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其在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口腔卫生问题,例如托槽周围牙釉质脱矿形成的白垩色斑块[2],甚至龋坏,牙龈红肿出血等。这些问题均将导致矫治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不得不提前终止矫治[1、3]。为此,如何能避免或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已成为正畸医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在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由于复杂的矫治装置的存在,使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大大降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导致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残留,菌斑附着增加[4]。菌斑显示剂通过与牙表面的菌斑结合而使其显色,可以更直观的显示菌斑在牙齿上的附着部位。将长春中医药大学提供的含有中草药成分的新型菌斑显示剂引入临床研究,以此监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配合牙菌斑危害的介绍和口腔卫生宣教,结合患者牙表面正畸菌斑指数[5、6]的检测,进一步评价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将这种新型菌斑显示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降低在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由于口腔清洁能力降低、患者刷牙不彻底等原因造成的牙齿脱矿、牙龈炎等的发生率,为在正畸治疗中辅助维护患者的口腔卫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方法 选择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12-18岁患者80人,,要求佩戴固定矫治装置3个月以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人。所有受试者实验前1周进行口腔龈上洁治,一周后复诊,(1)实验组,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同时发放菌斑显示剂并指导使用,连续三次复诊使用菌斑显示剂并拍摄口内像。(2)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连续三次复诊使用菌斑显示剂并拍摄口内像。选择Ramfjord指数牙对正畸菌斑指数(PLI-O)[5、6]进行检测并统计结果,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创新性 本实验采用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发的新型菌斑显示剂,加入了菊花、薄荷等中草药成分,不仅具有抑菌抗炎的作用,同时味道清新,易于青少年患者接受。该显示剂采用喷雾型,具有清洁卫生、使用方便、显色明显、易于清洁等优点。将此新型菌斑显示剂引入正畸临床,提高了患者自我监测口腔卫生的能力,以期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牙体、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正畸矫治效果。 研究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正畸菌斑指数(PLI-O)变化的比较:通过配合使用菌斑显示剂的强化训练,实验组的PLI-O逐渐变小,且与对照组相比,变小的趋势更显著,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不同牙位牙菌斑分布的比较:结果显示使用菌斑显示剂指导口腔卫生清洁之后,前磨牙PLI-O均值最高,其中以上颌前磨牙最为显著(5.50±2.50),上颌中切牙PLI-O均值最低(3.13±2.74)。 相同牙位不同区域牙菌斑分布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矫治过程中,不同区域的牙菌斑分布具有较大差异,矫治弓丝的存在使弓丝下的区域菌斑存留最多;其次是非弓丝下的牙齿邻间隙区域;牙龈缘也是菌斑容易堆积的部位;托槽和牙齿牙合方菌斑清除效率最好。 研究结论 通过使用新型菌斑显示剂并配合临床定期强化训练[7],能够使青少年患者更直观地认识牙菌斑,从而及时有效地清除牙菌斑,同时提高儿童的刷牙兴趣及效果,控制牙体和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更理想的正畸矫治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 固定矫治 牙菌斑 菌斑显示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5
【目录】:
- 附件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2
- 第1章 前言12-14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14-17
- 2.1 实验对象14
- 2.1.1 纳入标准14
- 2.1.2 排除标准14
- 2.1.3 剔除标准14
- 2.2 实验材料14
- 2.3 实验方法14-16
- 2.3.1 实验分组14
- 2.3.2 前期准备14-15
- 2.3.3 实验步骤15
- 2.3.4 检测指标15-16
- 2.4 统计学分析16-17
- 第3章 实验结果17-20
-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正畸菌斑指数(PLI-O)变化的比较17
- 3.2 不同牙位菌斑分布的比较17-18
- 3.3 相同牙位不同区域牙菌斑分布的比较18-20
- 第4章 讨论20-24
- 4.1 正畸固定矫治与口腔微环境的关系20
- 4.2 固定矫治与口腔卫生维护20-21
- 4.3 固定矫治过程中菌斑堆积的特点21
- 4.4 菌斑控制方法21-22
- 4.5 菌斑显示剂的临床应用22-24
- 第5章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9
- 附录29-33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33-34
- 致谢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峰,张丁;使用正畸菌斑指数评价固定矫治器患者的菌斑分布状况[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4期
2 刘呈胜;蔡成莲;;刷牙方法和时间对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J];广东牙病防治;2006年01期
3 梁登忠;何进安;何克新;;菌斑显示片辅助正畸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1年10期
4 朱庆书;赵文英;;超声提取野菊花总黄酮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12期
5 周学东;施文元;;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6 黄晓峰,张丁;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在离体刷牙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1年04期
7 楚遵雷;;薄荷的化学成分和临床药理作用[J];齐鲁药事;2009年09期
8 梁景平;;牙菌斑生物膜特性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9 龚昕;陈蔚;宫耀;周蕾;;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04期
10 刘涛;吕一品;姚辰琛;刘开云;;口腔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904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904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