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精准化术式探索及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变化趋势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精准化术式探索及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变化趋势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单侧唇裂 改良Mohler法 Tennison-Randall法 鼻唇对称率 变化趋势
【摘要】:目的:在众多改良Millard修复单侧唇裂的术式中,Mohler法应用较广泛。本研究探讨基于几何原理对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术式进行改良,观察术后鼻唇部变化趋势,客观评价改良Mohler法对单侧唇裂患者的修复效果,并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效果进行对比,客观评价两种术式特点。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研究。研究涉及三个病例组,包括研究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为单侧唇裂患者运用改良Mohler法对唇裂患者进行修复;对照组为单侧唇裂患者运用Tennison-Randall法对唇裂患者进行修复;正常对照组为因口腔其它疾病需住院治疗,但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年龄3个月左右的患者。第一部分:采用改良Mohler法对56名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并采集二维图像,在图片中测量各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的健患侧对称率(SR),包括鼻小柱基部到唇峰距离(sn-cphi),口角到鼻翼基底距离(ch-sbal),口角到唇峰距离(ch-cphi),唇峰到鼻翼基底距离(cphi-sbal)及唇红高度(vh)。同时将各阶段各指标对称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第二部分:对采用改良mohler法修复唇裂的91名患者记录sr,时段包括术前(pre)、术后1周(1w)、术后3月(3m)、术后6月(6m)及术后1年及以上(1y),并绘制折线图。统计学分析包括:使用t检验对每项指标各时段进行两两对比,检验术后哪一阶段可以恢复到术后即刻水平;线性回归检验术后哪一时期sr和术前最相关;将改良mohler法与tennison-randall法进行比较,使用t检验分别比较术后各指标各阶段变化趋势是否有差别;以术前srsn-cphi为依据,使用聚类分析将总体分成唇高度差差别较大(a组)和较小(b组)的两组,检验两组术后效果是否有差异,以便评价两种方法分别更适合修复哪种裂隙程度的唇裂。结果:第一部分:术前所有指标患侧均较健侧短;术后1周创口愈合良好,唇部恢复丰满、对称及连续的形态,裂隙侧除指标sn-cphi较非裂隙侧长6.13%以外,其他均较短(cphi-sbal:5.904%;ch-sbal:1.760%;ch-cphi:6.234%)。术前和术后1周的各指标sr有明显差别(p=0.000)。裂隙侧红唇厚度较非裂隙侧厚1.026%。将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srcphi-sbal(p=0.072)和srch-sbal(p=0.139),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00)。即使正常对照组中各指标两侧长度也不是完全对称。第二部分:术后1年后,各指标变化趋势趋于稳定,术后3月瘢痕最明显,术后6月左右增生的瘢痕逐渐消退,瘢痕演变持续1年左右。术后改良Mohler法较Tennison-Randall法可以获得更为对称的效果,Tennison-Randall法术后患侧鼻翼基底更加偏外下方,改良Mohler法的瘢痕变化幅度最大,术前指标SRsn-cphi不论在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中,均在术前各指标中最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被选为聚类分析分组依据。分组的界限值为0.670。术后改良Mohler法在两组中都呈现较好效果,而Tennison-Randall法更适用于SRsn-cphi0.670组(a组)。结论:术前SRsn-cphi可以作为界定唇裂患者裂隙严重程度的指标;改良Mohler法在基于Millard基础上改良的众多方法中,定点更准确,灵活性更小;与Tennison-Randall法相比,改良Mohler法适用范围更广。
【关键词】:单侧唇裂 改良Mohler法 Tennison-Randall法 鼻唇对称率 变化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2.21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 基于几何原理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15-27
- 1. 材料和方法15-18
- 1.1 研究对象15
- 1.2 手术设计15-17
- 1.3 数据采集及测量17-18
- 1.4 数据分析18
- 2.结果18-22
- 3.讨论22-26
- 3.1 改良Mohler法的手术设计22-25
- 3.2.口轮匝肌的解剖与功能复位25-26
- 3.3.红唇的修复26
- 4.结论26-27
- 第二部分 对比改良Mohler法与Tennison-Randall法修复单侧唇裂患者术后鼻唇部变化趋势27-44
- 1.材料和方法27-29
- 1.1 研究对象27-28
- 1.2 数据采集28
- 1.3 数据分析28-29
- 2.结果29-38
- 3.讨论38-43
- 3.1 手术效果的评价38-39
- 3.2 手术方法对术后效果的影响39-40
- 3.3 瘢痕的形成、演变及治疗40-42
- 3.4 是否可依据唇高度差来选择手术方式?42-43
- 4.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1
- 文献综述51-66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冰,邓典智,刘果生,陈锦文,夏田;计算机辅助单侧唇裂绘图、测量及评价系统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2 石冰,邓典智,刘果生,陈锦文,夏田;单侧唇裂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3 何冬诚,郝新光,张柏坚;单侧唇裂修复方法的评价与探讨(附325例报告)[J];湛江医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4 艾延安;263例单侧唇裂上三角瓣旋转推进修补术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2000年S1期
5 张国辉,王传合;从单侧唇裂定量分类特点浅谈三角瓣法的适应症选择[J];河北医学;2000年11期
6 刘长山,周玲,晏勇,陈珩,袁飞宇,林应花;改良五瓣成形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7 李林生;婴幼儿唇裂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8 刘长山,晏勇,金钟奎;五瓣成形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体会[J];江西医药;2004年01期
9 韦山良;54例单侧唇裂手术的体会[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彭利伟;李洁;;旋转-推进原则修复单侧唇裂15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卫民;张慧;;单侧唇裂早期修复术有关问题探讨[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王占;东平均;;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石冰;郑谦;;单侧唇裂整复术的理论与技术创新[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林开太;;唇裂功能性修复[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王悦;王国民;吴忆来;;单侧唇裂一期术后继发性鼻畸形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何星;李盛;郑谦;石冰;;单侧唇裂术后唇鼻部畸形的客观测量与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石冰;;单侧唇裂整复的理论与技术创新[A];首届唇腭裂新理论与新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8 王晓燕;泰巍;陶文俊;盛斌;周明;李翔;李凯;牵章;;单侧唇裂继发鼻部畸形的修复体会[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金兵;吴汉江;白真玉;;单侧唇裂红唇部的美学修复[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任战平;李锦峰;文抑西;侯成群;刘建华;;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初期整复[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雷;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马海欢;单侧唇裂及其继发畸形的应用解剖学和手术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3 郑永生;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应用解剖学与临床手术治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芳;单侧唇裂术后上唇面积变化三维光学扫描测量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曦航;两种术式修复Ⅱ期单侧唇裂美学效果定量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李立琪;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精准化术式探索及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变化趋势的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骆艳芳;改良单侧唇裂修复方法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大君;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综合性整复[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屈文静;单侧唇裂患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激光测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刘卓;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付茂东;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秦永平;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董茜;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分类及手术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3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92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