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诱导化疗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诱导化疗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替吉奥 多西他赛 顺铂 口腔鳞状细胞癌 诱导化疗
【摘要】:目的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目前的化疗辅助性药物较多,但仍未完全解决其不良反应的问题,为了提高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诱导化疗的疗效,文中旨在探讨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诱导化疗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方案的疗效及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术前诱导化疗第1天静滴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75mg/m2,从术前诱导化疗第1天开始连续14 d口服替吉奥每日100~120 mg(体表面积1.5 m2,100 mg;体表面积1.5 m2,120mg)分2次口服。对照组术前诱导化疗第1天静滴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75 mg/m2,从术前诱导化疗第1天开始连续5 d静滴5-氟尿嘧啶750 mg/m2。2组分别为2个周期(1个周期为21 d),2周期后观察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19%vs 73.81%,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67%vs88.10%、0 vs 19.05%,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顺铂作为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诱导化疗方案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关键词】: 替吉奥 多西他赛 顺铂 口腔鳞状细胞癌 诱导化疗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4-37)
【分类号】:R739.8
【正文快照】: 颌面外科[丁旭(医学硕士)、李怀奇、宋晓萌、吴煜农、武和明]0引言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由于其特殊的发生部位,往往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较大的创伤。目前早期(临床Ⅰ、Ⅱ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且疗效较好;晚期(临床Ⅲ、Ⅳ期)的口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勇;口腔鳞状细胞癌18例病理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26期
2 王雷;高文信;马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3 吴修胤;佟冬冬;张风河;;微小RNA与口腔鳞状细胞癌[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1期
4 马开宇;马开阳;黎明;代晓明;李逸松;;基于形态学特征提取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祝慧慧;刘洋;周晶琳;;口腔鳞状细胞癌机制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年01期
6 杨成;新生血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扩散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6期
7 简卫国,李凌,武培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8 赵世禄;程福强;史繁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7期
9 叶平,蒋泽先,张永福;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J];实用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10 安榕榕,傅升,杨文英;脑电图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对脑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巍;郭传tx;;口腔鳞状细胞癌延误诊断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衍昌;李芳;;热休克蛋白6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云香;;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僗承翰;林美灄;戴鑓;_5正琪;;发展奈米金结合传统化疗药物以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协同疗法(英文)[A];2013第七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大会手册[C];2013年
5 吴洪儒;刘晓勇;王凤光;汪育苗;;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刘晓勇;吴洪儒;汪育苗;王凤光;;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李明贺;张茹慧;吴国民;;CD44 podoplan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晔;郭传tx;俞光岩;;口腔鳞状细胞癌脂肪酸代谢的初步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郭传tx;李羽安;高岩;;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特征再探讨[A];海峡两岸2008口腔癌诊治与修复重建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伟伟;熊学鹏;何三纲;张文峰;;≤40岁年轻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晓峰 乔蕤琳;哈医大二院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金火;Id1和NF-κB亚单位p6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2 郑建伟;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的筛选验证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崔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4 孙晓菊;环氧合酶-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吴国民;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6 董作青;Id-1基因沉默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转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晓英;Gadd45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男男;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ADM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秋旭;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PTEN蛋白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景捷;TIMP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β-DG表达特征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玺章;P-gp、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贲;HPV感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朗格汉斯细胞数量的影响[D];佳木斯大学;2015年
3 储伟明;Neuropilin-1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姣;YAP、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间相互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高前嵩;环氧合酶-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润;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钾离子通道Kv3.4的表达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强;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D];江西医学院;2000年
8 张建运;β-连环蛋白及其相关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9 殷树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表达的意义[D];青岛大学;2001年
10 李秀;明胶酶及其抑制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30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93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