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05:42

  本文关键词: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压力 牙本质 粘结 稳定性 树脂单体 胶原纤维


【摘要】:牙本质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牙本质粘结的特殊性。过去的几十年中,牙本质粘结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大程度的提高了牙本质即刻粘结效果,但仍难以维持长期的牙本质粘结稳定性。粘结剂树脂单体向脱矿牙本质渗透,封闭了暴露的胶原基质,经光照聚合,形成了含有粘结剂,胶原纤维以及部分矿物质的混合层。获得稳定,持久,高效的牙本质粘结,依赖于形成均一,致密,高质量的混合层。目前,无论采用何种粘结系统以及粘结材料,尚无法形成理想的混合层,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粘结剂本身的亲水特性,树脂单体向牙本质基质的不全渗透,粘结剂相分离,树脂单体低水平聚合,牙本质内源性的多种酶类,外源性的细菌酶,以及大量水的存在,均会引起混合层的降解,影响粘结界面的耐久性。本研究旨在研究吹拂气体压力对于树脂与牙本质粘结稳定性的影响,以期通过改变牙本质粘结步骤中,涂布粘结剂后的吹拂气体压力,来改善牙本质粘结界面混合层的质量,提高粘结的持久稳定性。主要从树脂渗透和胶原封闭两个角度,探讨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单体渗透度,粘结界面的胶原降解量,牙本质粘结稳定性,及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组织反应的影响,为后期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最佳的参数设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吹拂气体压力可促进树脂单体向去除玷污层后的脱矿牙本质基质渗透,随着压力增加,树脂单体的渗透深度明显提高。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相对于0.4 MPa组,0.2 MPa,0.3 MPa组树脂单体渗透更加均一。0.4 MPa组树脂单体渗透深度存在明显差异性,同一牙本质小管内的荧光强度存在不一致,并且,粘结剂层的厚度明显降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玷污层的存在会影响全酸蚀粘结系统粘结剂树脂单体的渗透,而高压力组(0.3 MPa)相对于常规压力(0.1 MPa),形成了较薄的粘结剂层,更加均匀,致密的混合层以及更长的树脂突,形成的树脂突无明显断裂现象。2.吹拂气体压力可影响牙本质粘结的即刻及老化粘结强度。随着压力的增加,粘结强度随之增加,对照组(0.1 MPa)即刻粘结强度最低,0.3 MPa组作用5 s组最高,为55.19±6.44 MPa。老化处理降低了粘结强度。对照组(0.1 MPa)仍然最低,0.3 MPa组老化粘结强度为46.53±5.77 MPa,高于其它各组。不同压力的作用时间对于粘结强度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压力作用下,断裂模式存在差异,但各组中,混合断裂均占大多数。随着压力的增加,混合断裂所占的比例增大,但0.4 MPa组有所减少,即刻组与老化组中,混合断裂占比例分别是84%与66%。老化处理引起了各组混合断裂所占比例的降低。0.3 MPa组,老化后粘结剂断裂比例为11%,均低于其它压力处理组,而混合断裂所占比例为即刻组的89%以及老化组的81%,均高于其它各组。4.吹拂气体压力可影响树脂单体渗透形成树脂突的微观形态。随着压力的增加,树脂突结构更加致密,长度更加均一,但过高的压力(0.4 MPa),形成的树脂突长短不一,存在明显断裂。随着压力作用时间的延长,形成的混合层更加致密,侧支突起的数量增多,长度增加,但过长时间会对形成的侧支突起数量和长度产生反向作用。老化处理导致混合层结构出现缺陷,树脂突断裂,但0.3 MPa压力各组,老化组与即刻组未见明显差异。5.不同压力,作用不同时间,形成的粘结界面的微观形态存在差异。随着压力的增加,混合层厚度减少,更加致密,树脂突渗透深度增加,侧支突起的数量和长度也有所增加,但过高的压力反而引起树脂渗透不均。老化处理可引起混合层不同程度的降解。0.3 MPa作用5 s组形成的混合层厚度均一且致密,未见明显缺陷,并且树脂突表面可见大量的侧支突起,尽管同样存在老化现象,但混合层未见明显的破坏现象,树脂渗透相对均匀。均一致密的混合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老化的作用,对于改善牙本质粘结长期稳定性是有意义的。6.不同压力作用,牙本质粘结混合层中纳米渗漏的银染类型以及分布存在差异。随着作用压力的增加,相对于无压力作用组的较多大片银染分布,及阳性对照组(0.1 MPa)的少量片状分布,0.3 MPa组表现为点状,均匀分布的银离子染色,但最高压力组(0.4 MPa),却表现出片状的银离子沉积。老化可导致各组银离子沉积不同程度增加,表现出大量片状,网状,树枝状分布,甚至存在溶合现象,但0.3 MPa作用3 s,5 s组,仅表现出少量点状银离子沉积。7.吹拂气体压力可影响牙本质粘结混合层中胶原降解量。随着作用压力的增加,胶原降解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最高压力组(0.4 MPa)和对照组(0.1 MPa)之间胶原降解量最高,并且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老化处理不同程度的增加了胶原的降解,与即刻粘结胶原降解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即刻组与老化各组中,0.3 MPa组形成的粘结界面混合层中,胶原降解量最低,分别为0.1226±0.01 mg/g和0.1323±0.01mg/g。8.牙本质粘结强度与粘结界面胶原降解量两者之间显著相关,为负相关关系(r=-0.58,P=0.000)。胶原的降解能够解释粘结强度变异程度的33.7%。9.粘结剂吹拂气体压力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组织反应存在影响。备洞的机械作用可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产生轻微影响,表现为成牙本质细胞层与前期牙本质层的分离现象。随着压力的增加,成牙本质细胞形态出现改变,表现为排列紊乱,层次结构不清,细胞空泡性变,仅最高压力组(0.4 MPa)可见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 w后,仅0.4 MPa组表现出了明显的牙髓炎症反应,其它各组成牙本质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对照组0.1 MPa,高压力组0.2 MPa及0.3 MPa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综上所述,压力对树脂与牙本质粘结存在显著影响,可增加粘结剂树脂单体渗透,更好的封闭暴露的较原纤维,提高粘结强度,形成致密,均匀的混合层,改善混合层的质量,减少纳米渗漏,未引起明显的牙髓反应,提高了牙本质粘结抵抗老化的能力。综合各实验结果,推荐压力设置参数为0.3 MPa作用5 s。
【关键词】:压力 牙本质 粘结 稳定性 树脂单体 胶原纤维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1
【目录】:
  • 缩略语表6-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15
  • 文献回顾15-28
  • 一 牙本质粘结理论基础15
  • 二 全酸蚀粘结系统15-17
  • 三 自酸蚀粘结系统17-18
  • 四 牙本质粘结稳定性18-26
  • 五 总结26-28
  • 第一部分 吹拂气体压力对粘结界面树脂单体渗透影响的研究28-39
  • 实验一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单体渗透影响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29-34
  • 1 材料29
  • 2 方法29-30
  • 3 结果30-31
  • 4 讨论31-34
  • 实验二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单体渗透影响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4-39
  • 1 材料34
  • 2 方法34-35
  • 3 结果35-37
  • 4 讨论37-39
  • 第二部分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39-86
  • 实验三 吹拂气体压力对牙本质粘结强度影响的研究40-49
  • 1 材料40
  • 2 方法40-41
  • 3 结果41-46
  • 4 讨论46-49
  • 实验四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断裂模式影响的研究49-53
  • 1 材料49
  • 2 方法49
  • 3 结果49-51
  • 4 讨论51-53
  • 实验五 老化前后不同吹拂气体压力形成的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的结构分析53-77
  • 1 材料53
  • 2 方法53-55
  • 3 结果55-73
  • 4 讨论73-77
  • 实验六 老化前后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混合层质量影响的微观分析77-86
  • 1 材料77-78
  • 2 方法78-79
  • 3 结果79-84
  • 4 讨论84-86
  • 第三部分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胶原纤维降解影响的研究86-98
  • 实验七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胶原降解量影响的研究87-95
  • 1 材料87-88
  • 2 方法88
  • 3 结果88-92
  • 4 讨论92-95
  • 实验八 粘结强度与粘结界面胶原降解量相关性分析95-98
  • 1 材料95
  • 2 方法95-96
  • 3 结果96
  • 4 讨论96-98
  • 第四部分 吹拂气体压力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生物安全性影响的研究98-105
  • 实验九 吹拂气体压力对犬牙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组织反应影响的研究99-105
  • 1 材料99
  • 2 方法99-100
  • 3 结果100-103
  • 4 讨论103-105
  • 小结105-110
  • 参考文献110-120
  • 附录120-122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122-123
  • 致谢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古丽莎;亓益品;麦穗;黄琪;凌均h,

本文编号:934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934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