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上颌窦炎的CBCT研究
本文关键词: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上颌窦炎的CBCT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上颌窦炎 根尖周病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摘要】:在1943年就有学者Bauer提出由牙齿病损扩大侵入上颌窦而引起的感染是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1]。大部分的临床医生以及研究人员都因为其较低的发现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有大量关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研究显示其发现率有增高的趋势,这可能也与现目前运用到临床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有关。有研究显示在单侧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是牙齿来源的[2],Maillet[3]在对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中统计发现82例上颌窦炎患者的放射学影响中可见病原牙的存在,其中有超过50%的患者都是牙源性的上颌窦炎。Bomeli等[4]研究人员发现上颌窦中的炎症越重感染越可能是来源于牙齿。可见现目前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远远超过了以前的研究结果[5],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存在情况很有可能超出大部分医生的预估。由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因,治疗都与其他上颌窦炎有较大差异,所以及时诊断牙源性上颌窦炎,明确病原牙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很大的意义,当怀疑有牙源性上颌窦炎存在时,需更详细的口腔及鼻窦部检查,常需结合放射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6]。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现口腔临床工作做较常用的放射学检查手段,能够提供口腔及上颌窦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可以初步明确上颌窦病变情况及性质,也可以判断牙齿与上颌窦之间的关系,是用于检查牙源性上颌窦较理想的工具。现在已有部分运用cbct进行上颌窦和牙齿关系方面的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提示cbct无论是在观察牙齿还是上颌窦病变都比其他检查手段更具有优势。目的:1.运用cbct分析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性上颌窦炎在上颌窦炎中所占的比例、主要病因以及与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2.通过cbct分析牙根与上颌窦之间的关系,病原牙的分布情况以及病原牙的存在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生之前的关系。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抽取2014年度在我院就诊的500患者cbct影像资料。按照年龄将其分为5组:年龄≤18岁人群,年龄在19-25岁人群,年龄在26-39岁人群,年龄在40-59岁人群,年龄≥60岁人群。分别于cbct矢状位和冠状位测量并记录双侧上颌窦粘膜厚度,观察上颌3-8牙位中牙体及周围的病损情况,病原牙牙根及上颌窦的位置关系。将病原牙按照其牙根距上颌窦底的距离分为以下三种情况:a类:牙根根尖进入上颌窦内;b类:牙根根尖刚好位于上颌窦底;c类: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之间还有一定骨组织间隔。结果:1.在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性上颌窦炎在上颌窦炎中所占的比例为27.5%;其中男性患者组中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较女性患者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岁,为28.13%,其次是40-59岁年龄组,为14.52%(p0.05),另外,在口腔就诊的患者人群中随年龄的增大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大部分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患者为单侧发病,并且左侧和右侧发病的比例相差不大。2.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主要病因是根尖周病,占54.3%;有病原牙的上颌窦有200个,其中有35%的病原牙引起了上颌窦炎,A类和B类病原牙引起上颌窦炎的概率明显高于C类(p0.01),A类和B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较高,单侧发病更为常见,特别是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当上颌后牙出现病变时特别时根尖周病及重度牙周炎时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概率较高,尤其是在牙根和病变区域越接近上颌窦时。所以在口腔诊疗工作中发现上颌后牙区病变时应警惕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存在,可简单询问鼻窦部症状,如有疑似牙源性上颌窦炎情况需及时做详细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联合耳鼻喉科制定出综合性的治疗方案。2.CBCT能够较清楚的显示出牙齿和上颌窦内的情况,对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在牙源性性上颌窦炎的病例中,可以明确其主要病因,定位病原牙,判断预后情况等。
【关键词】:上颌窦炎 根尖周病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前言11-13
- 1 资料和方法13-14
- 1.1 研究对象13
- 1.2 投照测量设备及方法13
- 1.3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标准13-14
- 1.4 统计学分析14
- 2 结果14-17
- 2.1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分布情况14-16
- 2.2 上颌窦炎与病原牙的关系16
- 2.3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因16-17
- 2.4 黏膜厚度17
- 3 讨论17-21
- 全文总结21-22
- 参考文献22-25
- 文献综述25-35
- 参考文献31-35
- 致谢35-3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彬;急性上颌窦炎误诊为重感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1期
2 保明利;张林霞;;小儿上颌窦炎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17期
3 王春,王昕,王凤轩;上颌窦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x线诊断(附30例分析)[J];蚌埠医药;1995年01期
4 李文军,原薇,孙河太;沐舒坦冲洗治疗上颌窦炎31例[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年03期
5 郭宝军;复发性上颌窦炎再手术的体会[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孙丽君;中药治疗上颌窦炎所致头痛6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07期
7 陈德福;急性上颌窦炎误诊牙病2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01期
8 霍红;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4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年03期
9 张淑华,张淑琴;头痛合剂治疗上颌窦炎致头痛200例[J];河北中医;2004年09期
10 刘静;真菌性上颌窦炎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堂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颌窦炎60例体会(摘要)[A];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曾堂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颌窦炎60例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和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上颌窦炎的关系及治疗观察[A];第三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张志坚;韩薇薇;;鼻内镜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姜顺明;谢鼎骏;刘艳峰;;真菌性鼻炎上颌窦炎30例诊治体会[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翟昭华;张小明;曾南林;董国礼;;上颌窦炎的MRI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卫红齐;李泽卿;周玫;江满杰;程友;王秋萍;;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家兔急性上颌窦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8 张莲英;;上颌窦炎与金属烤瓷牙修复后不适巧合一例[A];玉溪市医学会第八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建设;李晓华;曾斌;;鼻内镜下治疗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问明瑶;;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内窥镜治疗及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雪蔓;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上颌窦炎的CBCT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佳凤;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治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白們;慢性单侧上颌窦炎的CT影像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姜琛;慢性单侧上颌窦炎的CT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5 任传路;兔急性上颌窦炎早期粘液纤毛系统的改变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6 蓝嘉芸;两种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魏艳艳;不同径路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5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97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