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大气污染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浓度大气污染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医科大学》 2014年
高浓度大气污染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薛晓丹
【摘要】:目的 1.建立国内首个以研究污染物健康效应为目的的队列,考察我国特有的高浓度大气污染问题与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结局之间关系。为从流行病学角度解释污染物致心脑血管疾病提供证据。 2.为了探索我国居民对大气污染物暴露的易感性,通过对某些变量分层分析,筛选出对于污染物疾病效应的高危敏感人群。 3.根据目标城市的源解析结果,得出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的颗粒物来源。 4.通过模型得到当城市空气水平达到国家标准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反应出的健康收益。 5.为明确大气污染物的健康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提供基础数据,并在此之上为制定我国的大气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支持。 方法 1.在中国北方四城市开展四万人为期12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1998年-2009年),死亡结局包括全死亡、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律不齐和心衰以及脑血管疾病;环境数据资料来自当地的环境监测中心,人群的环境暴露是指个体在研究进行期间生存年限的污染物均值。填写调查问卷来获得样本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2.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污染物与相应死亡结局的关系,并调整相应的混杂因素。 3.同质性检验衡量效应修饰作用的差异。 4.WHO对健康效应评估(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HI A)的方法来计算大气颗粒物浓度下降带来的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收益。 结果 1.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大气颗粒物(PM10)暴露水平每升高10μtg/m3的RR值分别为:对全死亡1.24(95%CI:1.22-1.27)、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23(95%CI:1.19-1.26)、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1.37(95%CI:1.28-1.47)、对心律不齐心衰骤停疾病死亡1.11(95%CI:1.05-1.17)、脑血管疾病死亡1.23(95%CI:1.17-1.28)。 2.S02每升高10μg/m3的RR值分别为:对全死亡1.05(95%CI:1.03-1.07)、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06(95%CI:1.03-1.09)、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1.03(95%CI:0.97-1.08)、对心律不齐心衰骤停死亡1.00(95%CI:0.95-1.06)、对脑血管疾病死亡1.08(95%CI:1.04-1.12)。 3.N02每升高10gg/m3的RR值分别为:对全死亡0.94(95%CI:0.90-0.97)、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0.97(95%CI:0.93-1.03)、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1.13(95%CI:1.02-1.25)、对心律不齐心衰骤停死亡0.97(95%CI:0.87-1.09)、对脑血管疾病死亡0.93(95%CI:0.86-1.01)。 4.性别、年龄、吸烟、体育锻炼、BMI、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高低以及饮食习惯等指标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死亡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男性风险高于女性,年龄风险贡献约每增加1岁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约10%,体育锻炼和水果蔬菜的摄入也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吸烟、过度的肉类摄入和过高的BMI指数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比较复杂。 5.分层分析中,发现PM10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在男性、低年龄组人群(60岁)、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和高经济社会地位等特征的人群中更敏感;S02对心脑血管疾病在男性、高收入人群和有职业暴露等特征的人群中更加敏感;。 6.分析各颗粒物源对心脑血管死亡影响的RR值排序为: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其它源煤烟尘土壤风沙尘。由此我们可以从流行病学角度初步判断对人体心脑血管健康影响最严重的颗粒物源为机动车尾气尘。 7.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截至2016年,天津PM1o的浓度从当前值86.46μg/m3降低到符合国家标准70gg/m3时,它的浓度每年应降低至少4gg/m3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0%(95%CI:26%-33%);沈阳达到该标准时,PM1o浓度每年应至少下降10μg/m3,心脑血管死亡率降低60%(95%CI:54%-65%);太原达到该标准时,PM1o浓度每年应至少下降5μg/m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将降低36%(95%CI:32%-40%)。 结论 1.我们研究发现在较高浓度大气污染情况下,PM1o与S02对于全死亡、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死亡仍有显著的统计学关联,这一结论填补了国际上关于高浓度大气污染对慢性疾病死亡风险评估的空白。 2.我们结果的较高RR值表明,关于颗粒物浓度与疾病死亡关联的剂量——关系不一定呈现线性,而是在高浓度位点时,曲线有上扬趋势,但这还需要更多的高污染暴露研究来证明。 3.我们初步判断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的为机动车尾气尘,因此加大对机动车的管理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非常必要;并且根据估算结果,如果污染物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致死亡情况将得到显著的改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81.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伟;陈常东;龚敏玉;成忠昌;;日照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源的CMB受体模型解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7期
2 王淑兰,柴发合,张远航,周来东,王琴玲;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3 孙惠乐,刘燕,梁晓梅;空气污染对日门诊量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年05期
4 贾劼;;太原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姬亚芹,朱坦,白志鹏,冯银厂;天津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J];生态环境;2005年04期
6 王荟,王格慧,高士祥,王连生;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的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7 徐肇翊,刘允清,俞大乾,陈秉衡,徐希平,井丽彬,宇广华,张淑娟,张吉慧;沈阳市大气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平;鲁珍;王丹;赵锦慧;周东;;武汉市科教区冬春季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2 丁辉;;基于概率区间的成都市大气PM_(10)浓度的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3 郝明途;林天佳;刘焱;;我国PM_(2.5)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4 周维;王雪松;张远航;苏杭;陆克定;;我国NO_x污染状况与环境效应及综合控制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王陆军;杜维华;;眉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胡永锋;;眉县重点三镇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倪刘建;张甘霖;周立祥;;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冬季大气降尘的沉降通量和粒度分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2期
8 谢玉静;朱继业;王腊春;;合肥市大气降尘粒度特征及污染物来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年01期
9 梁涛;史正涛;刘志国;;昆明市街道灰尘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10 韩明霞;过孝民;;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及其对居民的健康影响[J];城市规划;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王曼莉;张宁;;能源结构改变对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水溶物影响的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宁;李利平;;兰州市冬季大气气溶胶水溶物的污染特征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林;;富集因子法判定大气中颗粒物来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4 刘章现;李连山;郭瑞;黄侃;田好敏;;平顶山市大气降尘的化学成分及其可能来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5 孙燕;严文莲;魏建苏;陈曲;蒋义芳;俞剑蔚;;南京霾天气的特征分析和影响因子初探[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6 张普;周来东;王治渊;;成都市城区大气颗粒物估计背景值研究[A];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庄马展;杨红斌;王坚;余新田;黄至;曹超;张学敏;;厦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离子成分特征研究[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庄马展;;厦门大气细颗粒PM_(2.5)化学成分谱特征研究[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韩逸群;王洪源;张志刚;王旗;;北京城区大气PM_(10)对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次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程穆宁;崔云霞;王燕枫;辛玉婷;;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当振;O_2/CO_2燃烧方式下煤中S析出行为及其与C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轶伦;中国城市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质量和近海生产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3 牛红亚;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佘峰;兰州地区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齐晓君;矿业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王哲;中国典型地区碳质气溶胶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阚海东;上海市能源方案选择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及其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8 林刚;抚顺城区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及其对小学生肺功能和城市人口部分疾病死亡率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罗莹华;韶关市大气颗粒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源解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赵越;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效应及经济损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学先;保定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砷污染特征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梁越;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潜在危害[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陈晓月;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肖湘杰;醴陵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艳艳;纤维过滤材料结构参数优化数值模拟[D];东华大学;2011年
6 崔昊;晋城市采暖季空气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健儿;上海市近地表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静;兰州市大气PM_(10)、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利英;空气细颗粒物中Ni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孙敬敏;污染源成分谱分析及CMB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祚泳,王珏,邓新民;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的遗传算法解析模型[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5期
2 王起超,李东侠,方凤满;长春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分布规律及来源的探讨[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3 王淑兰,柴发合;北京市O_3污染的区域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4 时宗波,邵龙义,李红,A.G.Whittaker,T.P.Jones,K.A.BeruBe,R.J.Richards;北京市西北城区取暖期环境大气中PM_(10)的物理化学特征[J];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5 马倩如;周中平;杨亚娟;;霍县、宁波市城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0年04期
6 杨建军,马亚萍,武忠诚,郭忠武;太原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的追踪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王红斌,陈杰,刘鹤,张小曳,史宝忠;西安市夏季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1期
8 涂俊;南京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趋势[J];上海环境科学;1999年10期
9 黄丽红,宋伟民,胡敏;大气PM_(2.5)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10 魏复盛,胡伟,吴国平,滕恩江,JimZhang,R.S.Chapman;空气污染与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天福;闻吸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2 陈铮鸣;血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12期
3 陈敏;华中科技大学正高级教职工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调查[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年01期
4 李维平,罗万红,程华薇,杨福寿;海员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08期
5 王雪 ,刘昱 ,马爱群;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1期
6 顼志敏;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的模式创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7 ;新疗法可降低80%心脑血管疾病[J];河南医学研究;2003年03期
8 徐东白;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年01期
9 李巧华,王林;浅谈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5期
10 张效云,董明纲;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探索[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宝鉴;张书余;谢静芳;秦元明;;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和预报研究[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霞;李素芹;张大辉;;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4 夏雪君;;饮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A];饮茶与富裕型疾病防治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魏铁力;陈英群;邓颋;;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探秘[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雷同康;;用一种复方药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4年
7 危小军;廖伟;廖祥中;;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区医疗模式初探[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维;;宝曲对心脑血管疾病综合调治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上島弘嗣;;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战略(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王国付;钦光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华;[N];南通日报;2009年
2 记者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颖;迎接心脑血管疾病 “拐点”早日到来[N];科技日报;2012年
4 江波;[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5 王敬霞 蒋月荣;[N];保健时报;2006年
6 蒋锐;[N];家庭医生报;2006年
7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蓓蓓 (副主任医师);[N];家庭医生报;2009年
8 记者张东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孟筠;[N];中国老年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黄晏君;[N];哈尔滨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烨;冷空气活动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程莹;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敏;晋城市农村老年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危患者管理[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叶瑜;大气污染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例交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骥;基于动物实验探讨冷空气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方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张秉玲;冷空气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殷文军;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玲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孙霆;杭州市心脑血管疾病与气溶胶等大气污染物之间关系的Poisson回归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向辉标;张家界市2007-2009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雪源;南京市天气敏感性疾病变化特征研究及GAM模型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0 闫兵;冷空气活动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浓度大气污染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6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