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东营地区不同场所成蚊种群密度检测与构成情况分析
本文选题:病媒生物 + 成蚊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23期
【摘要】:目的探明东营地区不同环境蚊类成蚊种群消长规律,为控制蚊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统一规定的CO2紫外线灯诱捕法,在三类不同生态环境开展检测,对不同环境采集到的蚊类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不同环境不同蚊种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多发生在7-8月份。各蚊种构成比各异,但以淡色库蚊为主,居民区、公园、槐树林淡色库蚊构成比分别占到该环境的81.6%、59.5%和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扰伊蚊在槐树林中是仅次于淡色库蚊的优势种群之一,构成比为27.0%。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在三种环境中也有不同发生,但密度较低。结论不同的生态环境孳生繁衍不同的蚊种,在控制工作中要结合蚊类的生态习性,有针对性的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gularity of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mosquito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Dongying area ,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rolling mosquitoes .
【作者单位】: 胜利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1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淑云,王臻,杨仕贵,董红军,施南峰,卢亦愚;浙江省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5年07期
2 靳增军;王志强;王建蕊;王向文;李现亮;;河北邯郸市蚊类种群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1期
3 郑重;张桂林;刘斌;刘美德;党荣理;马德新;马永红;;新疆北湾地区刺扰伊蚊[v生地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8年04期
4 刘平;段晋超;郑幸福;郭红菊;黄铮铮;郭怡;陈华;;北川县2009年地震遗址蚊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08期
5 王夏,罗同勇,周旺,彭劲松,周璇,刘亚民,代生辉,魏善波;武汉地区首次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6 兰策介;沈元;陆宏枫;陈继平;戴新;;无锡市2006~2010年蚊虫群落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02期
7 张守刚;谢国祥;熊丽林;郑一平;吴起新;王冲;;南京市2011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分布与构成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春生;;虫霉属一中国新记录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2 马子建;;2006年合肥市病媒生物监测调查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3 彭诚;王振海;黎唯;;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灭蚊、灭蝇防制效果初探[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年01期
4 朱彬彬;李慧甫;李枝金;;湖北三峡地区首次发现袋衣蛾[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5 艾运生;李林;徐q;宋莉;李国华;;汉阳区2007年蟑螂监测及侵害现状的调查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1期
6 杜江华;冯志勇;林森馨;邓国标;李敬;林伟松;;中山市农区害鼠发生动态与鼠害持续控制技术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7 李志强;钟俊鸿;肖维良;李秋剑;刘炳荣;;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产卵的习惯化行为及可持续控制[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高立冬;肖洁华;张红;段良松;刘富强;戴德芳;李俊华;邓宗作;;郴州市居民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9 陈建东;刘于飞;王玉林;罗雷;罗会明;;一起地铁工地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10 周科清;姚全贵;陈光;郑玲琴;王宗麟;盖永志;;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种群动态及动物流行病学意义[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光华;姜志宽;;主要鼠源性疾病的流行概况与鼠的防控策略的探讨[A];纪念江苏省昆虫学会九十周年论文集粹[C];2010年
2 姜志宽;曾晓們;辛正;韩招久;赵彤言;董言德;钱坤;;蚊虫化学防治原则与实用技术[A];纪念江苏省昆虫学会九十周年论文集粹[C];2010年
3 姜志宽;辛正;曾晓們;赵彤言;董言德;韩招久;付学锋;;滞留喷洒技术[A];纪念江苏省昆虫学会九十周年论文集粹[C];2010年
4 吴光华;王忠灿;姜志宽;王莉;马冰滢;丁凌云;;肾综合征出血热与鼠的监测和防控[A];纪念江苏省昆虫学会九十周年论文集粹[C];2010年
5 季恒青;郑发文;范洪连;;重庆市城区不同类型积水蚊幼虫孳生情况调查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6 陈戊申;吕伟传;王廷哲;杨炳长;叶临湘;;2006年深圳市有害生物防治行业现况调查[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薛宏俊;李慧甫;杜平;;宜昌市宾馆餐饮业蝇类密度调查[A];华中昆虫研究(第6卷)[C];2010年
8 荆秀昆;陶琴;方志华;陈菲;;诱捕器在档案害虫防治中的应用[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9 吴光华;姜志宽;丁凌云;王莉;;主要鼠源性疾病的流行概况与鼠的防控策略的探讨[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孙晨熹;王伟;李万龙;石正德;;5种杀虫剂现场灭蚊幼效果观察[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立丰;新型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开发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2 周毅彬;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3 何静;甘肃虻科(双翅目)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令要;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与控制新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韦华);猪源乙型脑炎病毒SXBJ07株全长基因组克隆分析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小丽;载体法高效驱杀蚊整理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建超;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登革热媒介伊蚊和丹东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由晓飞;农业科技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雪;2007-2009年大连机场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翟士勇;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调查与区系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余向华;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宋福春;淮南蠓类的研究(双翅目:蠓科)[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7 孙学礼;太原铁路地区蟑螂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趋势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郝成;羊胃肠线虫苯并咪唑类抗药性检测及PCR-SSCP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姜义霖;大连地区蚊媒调查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王小姣;不同地理纬度蝇类耐寒耐热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林;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国际会议简介[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1年02期
2 兰策介;沈元;陆宏枫;许林;陈继平;;无锡市不同环境蚊虫群落监测[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11期
3 李桂娇,古有婵,吴宝燕,谈晔;中山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5期
4 王学忠;赵彤言;杜尊伟;刘美德;陆宝麟;;环境变化与微小按蚊入侵房屋关系的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7年03期
5 王鸣,周端华,陈小霜,高阳,龚玉娇,吴新伟,李泽荣,刘于飞,狄飚,秦鹏哲;一起疑似伤寒实为登革热爆发流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6 施炜纲,王博,王利民;长江下游水生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动趋势初探[J];水生生物学报;2002年06期
7 陈秀锦,袁高林,叶恩禧;宁德市常见蝇类携带病原菌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5期
8 林少杰;杨倬;;医院中蟑螂致病菌携带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4期
9 沈元;陈继平;兰策介;杨维芳;;无锡市2006~2009年蜚蠊群落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8期
10 张文元,杨亚冬,何浙生;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与防制[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懋华;刘建成;;湘南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对按蚊种类的影响[J];衡阳医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2 刘崇庆;史冬元;;论河南生态地理对按蚊种群结构及动态的控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3 徐之杰;;吸血蚊种的黑罩与网袋计数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9年05期
4 韩建平;李志云;丁永健;;南京机场蚊种调查报告[J];卫生杀虫药械;1995年02期
5 王海勇,陈宗广,陈亚光,黄杰辉,王土凤,吴琼妹;1997~1999年茂名市区居民住宅蚊种及蚊密度消长调查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0年04期
6 朱晓星,林孟华;贵阳市主要蚊种及蚊幼孳生习性的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0年10期
7 林琳;杨曼尼;南春燕;伍桐;马颖;李翔宇;马雅军;;中国部分地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子鉴别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2期
8 林景翰;;常见蚊虫成蚊的鉴别方法[J];人民军医;1964年10期
9 周鹏富;;老山战区住室及猫耳洞内蚊种调查[J];人民军医;1986年09期
10 安继尧;虞以新;高永刚;邹民吉;刘国平;徐政府;;珍宝岛地区“三班倒”吸血昆虫的研究——Ⅲ.蚊种组成调查[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_5正奎;;沈阳市蚊虫调查[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2 刘广仁;_5世P,
本文编号:1744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74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