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1-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本文选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 参考:《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方法对2011-2014年从云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48株NPEV进行VP1完整编码区核苷酸的扩增与序列测定。所获得的云南地方株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原型株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与Gen Bank中选取的代表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148株NPEV分离株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A组(EV-A)、EV-B、EV-C分别占31.1%(46株,8个血清型)、64.9%(96株,27个血清型)、4.1%(6株,3个血清型);基因进化树显示,各种血清型病毒株与对应原型株及代表株聚集;除埃可病毒10型(E-10)和EV-C96型外,云南地方株与原型株位于不同分支。在4年的流行过程中,同一个型别的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最高的是EV-C96、E-18和E-5,分别达到21.5%、21.3%和20.4%。结论云南省存在EV多个型别的循环,需持续性监测和探索EV分子流行病学和进化规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ype distribution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non polioenterovirusNPEV (Non-polio enterovirusNPEV). Methods 148 strains of NPEV isolated from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4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in the complete coding region of VP1.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homology of Yunnan native strain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each genotypic prototype strain,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strain selected in Gen Bank. Results among the 148 NPEV isolates, the Enterovirus-EVV EV-C group accounted for 31.1%, 8 serotypes 64.9%, 27 serotypes 6 strains and 3 serotypes,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all serotypes, their corresponding prototyp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 strains were clustered. With the exception of Eco virus type 10 (E-10) and EV-C96, Yunnan native strain and prototype strain are located in different branches. During the 4 years of epidemic, the highest degree of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isolates of the same type was EV-C96 E-18 and E-5, which reached 21.521.3% and 20.4g,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EV cycle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and explore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EV.
【作者单位】: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肠道病毒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监测研究(编号:81160198)
【分类号】:R181.3;R5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存三,郭立征;分子流行病学与人类基因组计划[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2 陈坤;分子流行病学概况[J];浙江预防医学;2001年04期
3 俞顺章;分子流行病学发展中的几个新问题[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4 涂宜强;;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温州农业科技;2007年01期
5 莫美仪;分子流行病学[J];广东卫生防疫;1995年01期
6 潘赛贻;分子流行病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J];广东卫生防疫;1995年02期
7 吴亚平;分子流行病学进展[J];医学信息;1995年06期
8 吴亚平;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方兴未艾[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5年05期
9 郭存三,郭立征;分子流行病学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10 ;我国专家开始建设中国人“健康数据库”[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卫民;王u&民;端木宏谨;刘宇红;李传友;姜广路;丁北川;;200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张天民;;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况和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刘丁;;医院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方法[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屈勇刚;金宁一;程安春;金扩世;朱光泽;孙中锋;夏咸柱;;动物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季剑苹;陆敏;张泓;;儿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6 吕雪莲;M.J.NAJAFZADEH;冉玉平;沈永年;C.KLAASSEN;李春阳;李若瑜;席丽艳;郝飞;章强强;吕桂霞;胡志敏;占城;宋顺鹏;刘维达;J.F.G.M.MEIS;S.de HOOG;;不规则毛霉(多变根毛霉)生物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曹彬;;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研究与分子流行病学[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8 许新东;;HIV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学态势[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王辉;孙宏莉;郭萍;宁永忠;杨启文;陈民钧;朱元珏;徐英春;谢秀丽;;碳青霉烯类耐药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泛耐药的机制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韩黎;;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感染机理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东靖;天津地区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其GP多表位抗原基因的构建与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许金凤;镇江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其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初步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2 林冬玲;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树敬;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适应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王颜歌;2009年深圳地区杯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熊祝嘉;我国多中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梁明辉;河南省啮齿类动物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85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78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