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中国十家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脓毒血症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4 12:39

  本文选题:中国 + 十家 ; 参考:《浙江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背景 脓毒血症(sepsis)是由感染(infection)引起的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当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导致一个或一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时被定义为重症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脓毒症尤其是重症脓毒血症已经成为长期困扰重症医学的一种疾患,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50,00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高达30%到50%,并且发病率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其医疗费用也相当惊人,平均每例$22,100,另外,有研究报道,收住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极大的加重了ICU的医护工作负担。因此,引起了各国临床专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但是在中国,由于医疗统计系统尚在发展中,重症脓毒血症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并不多,大多为单中心的资料统计,缺乏代表性。 为了提供中国人群的重症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资料,从而反应我国重症监护病房对于重症脓毒血症的诊治水平,并为我国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十家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对于2004—2005年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死亡危险因子进行了资料采集和整体分析。 方法 本次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未对结果行任何人工干预。选择全国十家床位数大于800张的大学附属医院的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调取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入住参加调查的ICU的病人病案资料,由课题组事先经过培训的4名调查员依据1992年和200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美国危重病学会(ACCM/SCCM)联合会议通过的脓毒症相关定义及序贯器官功能不全评分系统(SOFA),排除术后常规ICU过渡病人,,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采集基本人口学资料、主要诊断、感染特点、预后及医护工作负担等数据,登记在预先设计的资料登记表中。 十家医院的数据汇总后,统一登记入电脑Access系统,最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重症脓毒症的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特点、工作负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共有6653人入住10家ICU,除去术后常规过渡病人,3665人进入研究。依据1992年ACCM/SCCM通过的脓毒症相关定义及序贯器官功能不全评分系统(SOFA),共318人诊断为重症脓毒血症,发病率为8.68%,其中男性患者占64.8%,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4(47-74)岁。 228名患者有明确培养结果,171(53.8%)名患者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146(45.9%)名患者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还有90(22.0%)名患者证明有侵袭性真菌感染。腹腔(72.3%)和肺部(52.8%)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本研究中,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医院死亡率为48.7%。经过多变量双向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死亡的危险因子为:年龄、恶性肿瘤病史、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APS评分及入院时呼吸及循环系统的SOFA评分。 本研究采用TISS评分系统评价病人给予医护人员主要是护士带来的工作负担,对于重症脓毒血症,TISS中位值为43(38-49),这表示每8小时护士要为一名照顾及护理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花费7.58(6.71-8.48)小时时间。 结论 本研究显示,与国外类似调查结果一致,在中国危重症病房,重症脓毒血症是一项发生率、死亡率高及工作负担重的综合症,但是,在中国,重症脓毒血症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如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比例较高等,需要更大规模更深入的调查来进一步明确与国外研究迥异的根本原因。
[Abstract]:Background









Septic sepsis ( sepsis ) is a syndrome of inflammation caused by infection , which is defined as severe sepsis when a post - infecti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leads to an incomplete function of one or more organs . Septic sepsis , especially severe sepsis , has become a disease of severe sepsis in the long term .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750 , 000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each year , with a mortality rate of up to 30 % to 50 % , with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 22,100 .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severe sepsis in Chinese population ,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n China were analyzed .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incidence , mortality and death risk factors of severe sepsis in China .









method









This study wa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did not have any manual intervention on the results . Four investigators selected a total of ten beds in the country were more than 800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s in ICU . Four investigators who had previously trained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data on sepsis - related definitions and sequential organ dysfunction score systems ( SOFA ) , which met the criteria in 1992 and 2002 . Data collected from basic demographic data , major diagnosis ,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 prognosis and burden of medical care were collected and registered in the pre - designed data registration form .









Ten hospitals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recorded into the computer access system . Finally , the morbidity , mortality ,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 workload and risk factors of death were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









Results









From December 1 , 2004 to November 30 , 2005 , a total of 6,53 people were admitted to 10 ICU to remove postoperative conventional transition patients and 3665 peopl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efinitions of sepsis and sequential organ dysfunction scoring system ( SOFA ) adopted in 1992 , 318 people were diagnosed with severe sepsis , with an incidence of 8.68 % , of which 64.8 % were male patients and 64 ( 47 - 74 ) years of age median age .









Of the 228 patients , 171 ( 53.8 % ) patients were Gram - negative bacteria , 146 ( 45.9 % ) were Gram - positive bacteria , and 90 ( 22 . 0 % ) patients demonstrate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 The abdominal cavity ( 72.3 % ) and the lungs ( 52.8 % ) were the most susceptible sites .









In this study , the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was 48.7 %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 The risk factors for death were age , history of malignant tumor , Gram - 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 APS score and SOFA score of circulatory system at admission .









The TISS scoring syste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work burden of nurses , especially for nurses , and for severe sepsis , the median value of TISS was 43 ( 38 - 49 ) , which means that the nurse would spend 7.58 ( 6.71 - 8.48 ) hours per 8 - hour nursing care and care for severe sepsis patients .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 China , severe sepsis is a syndrome of high incidence , high mortality and heavy workload in critical wards in China . However , in China , severe sepsis also has i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 such as Gram - 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 and higher proportion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459.7;R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萍,王青丽,赵良,杨兴易;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2 王永清,樊寻梅;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时心肌抑制的炎症介质机制[J];小儿急救医学;2005年02期

3 于海宁;;美国重症医学会年会热点研究点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04期

4 陈国强;曹华英;姚正国;桂瑞丰;肖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区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15期

5 赵华杰;宋诗铎;刘毅;;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1年10期

6 侯杰;王国军;;脓毒血症伴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8期

7 董家鸿,王敖川,蔡景修,钱光相,张全周,黄志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胰腺脓毒症的外科处理[J];中国急救医学;1992年01期

8 孙诚谊;白细胞介素6(IL-6)是严重腹腔脓毒症的预后指标(英)[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5年03期

9 倪元红,叶向红,黎介寿;霉菌性中心静脉导管脓毒症(附12例报告)[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8年01期

10 李红云!1000037北京,姚咏明!1000037北京,施志国!1000037北京,于燕!1000037北京,董宁!1000037北京,盛志勇!1000037北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单克隆抗体对烫伤脓毒症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彩军;李春盛;黄逸;;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雒云祥;周领;任新生;;脓毒症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研究现状[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新华;周荣斌;冬兰;王玉红;周高速;吴航宇;张源波;张平;;老年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免疫病理[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清泉;;中医对脓毒症的认识及辩证体系的研究[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卢中秋;李萌芳;梁欢;邱俏檬;杨光田;周铁丽;洪广亮;;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凋亡相关基因动态表达及抗菌药物的干预[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赵淳;;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军宇;李春盛;;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的标志物[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盛志勇;;脓毒症研究新认识[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刘清泉;刘红旭;任爱民;江其敏;;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瘀毒互结证)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擎宇;贾清颜;苏全冠;M WEIGAND;E MARTIN;;影响脓毒症病人生存的临床因素分析[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宜秀萍 记者 尕藏卓玛;甘肃破解中医难题让群众看得起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记者 路熙娜;全力以赴为生命延续 恪尽职守展新区精神[N];滨海时报;2010年

3 ;误解与事实[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石谙丁;小儿脓毒症抗菌要领(一)[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周炜 龚凌云 邢云 张良;市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守住那道生死线[N];宜昌日报;2005年

6 陶锦琰;脓毒症的克星——齐格里斯[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段文利;患者ICU住院天数缩短8.4天[N];健康报;2006年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 李春盛;脓毒症需采用综合治疗策略[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基于四个环节辨治脓毒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壮;聚焦脓毒症治疗策略[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虞立霞;基于候选基因的肝癌、鼻咽癌和脓毒症的遗传关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李岩;淋巴液引流技术改进及脓毒症大鼠淋巴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刘绍泽;广谱抗生素压力下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及耐药基因播散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王涛;新的内毒素结合蛋白CRISPLD2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薄禄龙;抗CTLA-4抗体对脓毒症小鼠免疫功能及生存率影响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陈德昌;大黄对肠源性脓毒症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7 林旭峰;CD1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病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8 于泳浩;重型脓毒症状态下的免疫平衡与调节[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9 谢东平;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干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程应东;脓毒症早期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分子机制与转染HSP-70基因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莹;PD-1/PD-L1途径在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王强;脓毒症大鼠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卢骁;低分子肝素抗炎性凝血效应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赵浩东;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大鼠早期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和肝损伤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陈朴;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血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吴洁莹;氯胺酮及胰岛素增敏剂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2年

7 王伟荣;肺炎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孔怡淳;血清前降钙素在危重病中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9 刘英连;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杨治力;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96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796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