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中缅静脉吸毒人员HIV、HCV、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2 01:41

  本文选题:中缅IDU + HIV/HCV/梅毒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11期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中缅静脉吸毒人员(IDUs)HIV、HCV、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阶段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3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调查镇康县中缅社区静脉吸毒人员,问卷收集人口学资料、高危行为,同时进行HIV/HCV/梅毒血清学检验。D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41名IDUs,其中缅甸154人,中国87人。均以未婚中青年男性为主,缅甸IDU人员HIV/HCV/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3.6%、29.8%、2.5%;中国IDU人员HIV/HCV/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2.6、44.8%、0.0%。中缅静脉吸毒人员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缅IDUs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情况与三个感染呈负相关关系(OR值分别为-2.288,-0.419,);中国IDUs最近是否发生付费性行为与三个感染呈正相关关系(OR值为0.387)结论边境双侧中缅静脉吸毒人员HIV、HCV感染率均较高,安全套使用能有效降低相关感染率,嫖娼影响中国IDU的HIV/HCV/梅毒感染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HIV / HCV infection and syphilis infection among drug addicts in Myanmar and China,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next stage of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13, a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intravenous drug users in Zhenkang County. Demographic data and high risk behaviors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HIV/HCV/ syphilis serological test .DpiData3.1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SPSS 17.0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241 IDU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154 in Myanmar and 87 in China. The positive rate of HIV/HCV/ syphilis in Myanmar IDU personnel was 13.6and 29.80.The positive rate of HIV/HCV/ syphilis in Chinese IDU personnel was 12.60.44.80.The positive rate of HIV/HCV/ syphilis in Myanmar IDU personnel was 13.6and 29.80.The positive rate of HIV/HCV/ syphilis in Chinese IDU personnel was 12.6% 44.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CV infection rate among Chinese and Myanmar intravenous drug users (P 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st condom use in China and Myanmar and the three infections. OR value was -2.288% -0.419%, respectively, and whether paid sex had occurred recently and three senses had occurred in China IDUs. Conclusion HIV / HCV infection rate was higher in Chinese and Myanmar drug us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rder, a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IV and HCV infection was 0.387 (P < 0.05). Condom us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IV/HCV/ syphilis in IDU in China.
【作者单位】: 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云南办公室;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云迪行为与健康研究中心;昆明医科大学;镇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迪镇康航标工作社;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HAARP)(FA45HIV03)支持结构:云迪减少伤害网络(YDHR)
【分类号】:R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鹏,许锐恒,王晔,刘勇鹰;广东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2期

2 唐作红,王素芹,卢培能,余卓君,贺琳,刘小平,蓝羲,刘寿宇,蒲玉红;攀枝花市女性静脉吸毒人群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5期

3 谭国生,许望纯,杜新凤,苏木金;2686例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年02期

4 ;如何预防静脉吸毒感染爱滋病?[J];医疗保健器具;2005年12期

5 周作新;静脉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元凶[J];农家顾问;2001年06期

6 余慧芬,安晓静,贾曼红,潘颂峰,马艳玲,张光彩,李徽,张小波,张勇,梁耀波,李劲光,张家鹏,程何荷;云南省1999年HIV/AIDS监测报告[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年02期

7 孙慈惠,莫广连;从申请出国移民体检者中检出3例HIV感染者的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0年06期

8 陈康林,姜正清,阮玉华,陈显煌,宋本莉,秦光明,孙乔,刘刚,李崇行,张建华,龚煜汉,刘石柱,何益新,邵一鸣;以社区为基础的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2期

9 周枫,滕涛,阮玉华,郝沁宁,陈康林,秦光明,刘石柱,何益新,邵一鸣;静脉吸毒人群队列按期随访影响因素初步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5期

10 吕宁若;宁明县1998~200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J];广西医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于国玲;阮师漫;杨学山;杨慧;;艾滋病低流行区重点人群HIV/AIDS综合监测的对策[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2 彭传轮;肖邦中;徐世明;杨明芳;卢戎戎;;重庆市HIV流行特征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虎;;贵州省镇宁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4 詹素云;杨婧;周智兴;付南燕;;宜春市高危人群HIV感染调查[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5 丁贤彬;邝富国;凌华;;重庆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制策略[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丁贤彬;肖邦忠;陈宏;张维;;重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流动性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丽萍;朱杏群;李昌海;曹晓月;罗文玲;汤炜;陈文青;孙小康;刘皑莹;;清远市2007年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及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晓斌;我省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N];陕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苏民邋通讯员 林少川;我省艾滋病病毒阳性者累计511例[N];海南日报;2007年

3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徐静东;我省艾滋病传播出现新模式[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蒋丽娟;普通人群控制得比较好[N];深圳特区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枫邋通讯员 粤卫信;艾滋新特点:感染数降,发病数升[N];南方日报;2007年

6 记者 张洁邋通讯员 徐静东;我省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4000[N];湖北日报;2007年

7 陈志峰 吴军华;防艾——急念自我保护紧箍咒[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蒋丽娟 李锦 实习生 谭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李如一;远离艾滋,,全社会的责任[N];伊犁日报(汉);2006年

10 张春玲;“一把手”亲自抓防艾[N];黄石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毅雄;昆明地区HC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Core蛋白表达质粒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2 师玲玲;HIV-1感染相关基因DC-SIGN/DC-SIGNR多态性及流行病学因素初步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6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876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