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1997-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本文选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疫情分析 ; 参考:《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金华市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为制定HIV/AIDS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1997-2012年间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截止2012年底,金华市累计报告HIV/AIDS 1 29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77例,死亡142例;1 295例HIV/AIDS中,男性906例,女性389例,男女比例为2.33∶1;HIV/AIDS主要来源以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河南和湖南等6个省的外来务工为主;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别占65.6%和34.4%;经性、吸毒、血、母婴和不详途径传播分别占86.9%、9.3%、1.7%、0.2%和1.9%。结论金华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态势,但艾滋病疫情已经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可引起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应进一步扩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工作覆盖面,加强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s (AIDSs) in Jinhua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IV/AIDS. 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HIV/AIDS cases reported in Jinhua City from 1997 to 2012. Results by the end of 2012, 1 295 cases of HIV/AIDS had been reported in Jinhua city, of which 377 cases were AIDS patients and 1 295 cases died of AIDS. Among them, 906 cases were males and 389 cases were females. The main sources of HIV / AIDS in Jinhua city were Guizhou, Yunnan, Sichuan, Guangxi.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resident population accounted for 65.6% and 34.4% respectively, and sex, drug use, bloo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unknown transmission accounted for 0.2% and 1.9%, respectively, of migrant workers in Henan and Hunan provinces. Conclusion the AIDS epidemic in Jinhua City is still in a low epidemic situation, but the AIDS epidemic has spread from the high risk group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risk factors that can cause the AIDS epidemic still exist, and the coverage of AIDS knowledge propaganda should be further expanded. Strengthen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high risk groups.
【作者单位】: 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科;
【分类号】: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树昶;程洁;丁建明;罗艳;许珂;戴耀忠;陈康凯;陈卫永;施世锋;;1985~2005年杭州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6年11期
2 徐云;潘晓红;杨介者;郑锦雷;陈琳;;1985-2009年浙江省艾滋病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10年11期
3 李燕;梁颖茹;秦发举;赵宇腾;徐慧芳;;广州市1995-2008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10期
4 杨作凯;王金桃;郝瑞钢;张丽;;太原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2期
5 曹元元;胡先明;曲成毅;张睿孚;乔晓春;孔丽丽;牛亮;白丽霞;卢祖洵;;山西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04期
6 侯晓锋;;2004-2011年东阳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12期
7 姚晓彦;;艾滋病患者治疗护理及追踪随访报道[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32期
8 ;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年01期
9 钟福华;;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特点 原因与防治对策[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文;计国平;肖永康;吴建军;秦义组;;儿童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观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2 刘道民;徐东海;吴书影;陈雪;潘和平;张志华;;萧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09期
3 赵燕;张福杰;刘志英;程耀武;孙鑫;赵红心;;18例抗病毒治疗失败儿童艾滋病患者耐药基因突变规律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7年06期
4 杨旭;易东;丁贤彬;;某市1000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5 杨旭;易东;丁贤彬;;某市1000例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高危行为及感染现状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蒋洪林;曹卫华;彭质斌;李大林;;某医学院校师生HIV/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7 郁新;;海门市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8 朱莉;邱兴庆;谢爱齐;龚文胜;温明霞;杨贤芝;;2010年襄阳市区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9 叶巧云;;赤壁市HIV/AIDS传播途径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10 周沛林;;随州市性病门诊人群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危剑安;;发挥中医药优势,应对艾滋病挑战[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危剑安;;发挥中医药优势,应对艾滋病挑战[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孙霄;朱广荣;季成叶;王真真;;我国16省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现状[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皓;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和因素的调查研究及包皮环切推广模式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王红红;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治疗结局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成刚;我国艾滋病防治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邱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与利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5 张晓虎;制度变迁的价值观念基础[D];吉林大学;2010年
6 汪海波;开远市暗娼艾滋病性病感染率变化趋势及其流行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寇惠娟;三种抗病毒药物在中国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Walid Bin Hosain;中国与孟加拉国艾滋病预防策略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陈卫;河南农村艾滋病防治模式与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曹颖;HIV-1感染者Vpr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招福;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概况及哈尔滨市MSM艾滋病高危行为调查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夏俊瑞;七城市同性恋酒吧中MSM人群高危性行为及其生活质量调查[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蔡磊;多因素HIV模型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丽;云南省省级综合医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流行病学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林佩萍;2010澳门青少年性观念和性病、艾滋病知识调查[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少楠;艾滋病家庭内传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7 席胜军;杭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特征、HIV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伟杰;闸北区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疗效及依从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晓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社区关怀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陈世平;某城区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宏伟;;舟山市1997~2005年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年03期
2 李娜;武俊青;;中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年05期
3 秦倩倩,朱昊,张丽芬,吕繁;2003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4年10期
4 钟福华;宁s,
本文编号:1885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88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