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4年天津地区医院德国小蠊监测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vasi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easonal change of Blattella germanica in hospital vector biological surveillance sites in Tianjin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ckroach germanica in hospitals. Methods from 2006 to 2014, the germanic cockroach in the wards was monitored by viscous capture method at the vector biological monitoring sites in hospitals in Tianjin,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from 2006 to 2014, the average invasion rate of Blattella germanica was 5.18, with an average density of 0.25 / tensor. The infection rate and density of Blattella germanica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underdeveloped suburbs (Laowu County) and Xinxing Industrial Zone (four districts around the city), but lower in the six districts of the city and the Binhai New area.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invasion rate and density of Blattella germanica showed a single peak, the peak was in the summer of May to August. The infective rate and density of Blattella germanica fluctuated annually, the infective rate was the highest in 2007 and the lowest in 2013, and the highest in 2008 and the lowest in 2013. Conclusion the infective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density, regional difference, seasonal fluctuation and annual variation of Blattella germanica in hospitals in Tianjin were preliminarily grasped, which provided basic data for monitoring, risk assessment, prediction and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of Blattella germanica in hospitals.
【作者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科;
【分类号】:R184.3;R197.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文军,哈年柱,沈容,鲁涛,孙绍亚,周留坤;卜弋1%毙蟑蚁胶饵现场杀灭德国小蠊效果观察[J];卫生杀虫药械;2001年01期
2 张芳,张广登,马立名;德国小蠊在青海的发现及防治[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年02期
3 王晓莉,郭瑞珍,孟凡信;医院杀灭德国小蠊方法的探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年03期
4 安志儒,熊文华,徐家俊,谢婉灵,许玉贞,张俊安;德国小蠊防治效果探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2年03期
5 蒋洪;德国小蠊防治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3年03期
6 丁克颖,刘丽军,崔劲松,尤佳恺;“克顽蟑”现场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观察[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4年03期
7 张孟群;;德国小蠊扩散情况及防制对策[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6年01期
8 杨天赐;傅桂明;任樟尧;;硼酸凝胶食饵在德国小蠊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年03期
9 赵志清;贾亚萍;李正光;徐换芬;杨丽华;;两种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2006年10期
10 邹钦;;德国小蠊防制中的误区及其策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智泉;章士军;陈郁;;2.5%卫得悬浮剂防治德国小蠊效果观察[A];全国蟑螂防治学组第19次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晓波;张钟宁;杨新玲;;德国小蠊性信息素研究进展[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3 陈卫华;武正军;;德国小蠊成、若虫对五种杀虫剂敏感性差异及在列车杀虫中的应用(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萌雯;杨承亮;王开林;范贵新;王琪;徐芹;华勇;;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及现场杀灭研究(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米登书;朱湘仪;马春文;;兰州铁路辖区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A];2012年铁路卫生防疫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大羽;唐振华;程家安;;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的研究进展[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郭丽;沈孝兵;;德国小蠊DDVP抗性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英文)[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洪杰;张金桐;缪武阳;付新翠;;“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实验室及现场杀灭效果观察[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慕志华;范利霞;高烨芳;刘延厚;夏志华;;呼和浩特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10 刘令初;任樟尧;陈财荣;王良友;;台州市区德国小蠊对四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A];浙江省病媒生物防制技术与管理论坛(第一届)资料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曹智辉 邹云;“德国小蠊”韶城撒野[N];韶关日报;2005年
2 华大;防治德国小蠊有特效药[N];广东科技报;2001年
3 陈清教 林为亮 黄伟民;74只德国小蠊“驾”机飞入厦门[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4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李放军;基层医生完成武汉首部蟑螂报告[N];湖北日报;2011年
5 记者 艾贤;蟑螂仍是“新四害”之首[N];广东科技报;2008年
6 本刊记者 杨立;秋天 把家中蟑螂清理出户[N];成都日报;2005年
7 仲崇山;人见人恨的蚊蝇在这里是个“宝”[N];新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刚;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及其几种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小玲;植物性物质对德国小蠊的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霍京;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种群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学军;山东省德国小蠊抗药性监测及抗性相关酶生化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浩;德国小蠊共生菌种群变化与抗药性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卢慧明;德国小蠊对杀虫饵剂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及行为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谢秀霞;德国小蠊的生物学特性及拟除虫菊酯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义;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机理及其防制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秦珑;不同种群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差异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10 张园园;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抗性遗传方式及生物适合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67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16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