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因工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ork-related burn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dustrial injury burns. Methods: from January 1, 2005 to December 31, 2010, 4 078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work burns in Hu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industrial injury in Hunan Province was 94.84 persons per 10 000 persons, the annual rate of industrial injury in provincial units was 93.71 persons / 10 000 persons, th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industrial injury in prefectures and industries was 95.02 persons / 10 000 persons, and th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industrial burns in Hunan Province was 1.90 persons / 10 000 persons.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burns in provincial units was 5.83 per 10 000 persons, and the annual rate of industrial injury in prefectures and industries was 1.32 per 10 000 persons. 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number of work-related burns in Hunan Province was 2.00, the percentage of the number of burned workers in the direct units was 7.35. The percentage of the number of burned workers in the prefectures and trades was 1.3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work-related injuries. Of the 4 078 patients, 1 823 were outpatients, 2 255 were hospitalized, 3 498 males (85.78%) and 580 females (14.22%). The male / female ratio was 6. 03: 1, age (38. 64 卤11. 56) years, rural hukou was 2 927 (71. 78%). The main limbs (61.55%). The common causes of burn were heat (74.1%), chemistry (14.37%) and electric power (10.78%), the number of rehabilitated patients only accounted for 8.5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burn patients, the fatality rate was 1.42% (42.88%), and the time from burn to hospital was 3.91 h. Conclusion: the major causes of industrial burns, especially mild and moderate burns, are young adults, married, rural, and low-educated men. The main causes of burns are heat, chemical liquids and electric power. In burn accidents,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工伤预防科;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沙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湖南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服务局;
【基金】:湖南省医保研究会湘医保课字(2010003)~~
【分类号】:R644;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江美云;马卫华;郑艳;;2428例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范措施[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2 高华;张守信;王锋;;烧伤流行病学发病人群特征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疗;2008年25期
3 刘辉霞;肖水源;贺全勇;周鹏翔;刘飞跃;彭浩;;两种治疗方案在深Ⅱ°烧伤治疗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11期
4 王怀奇,蔡体章;2180例烧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四川医学;2003年10期
5 赵蕾;张安琴;;3225例烧伤病人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及预防指导[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年02期
6 陈银海;刘敏;何井华;;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树林;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烧伤回吸期毒血症21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5期
2 谢俊;王宇;张晓龙;张立斌;李辉武;沈贤友;;儿童热力烧伤后现场急救措施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周舜英;;暴露疗法治疗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许秀文;鲍萍;;118例气管异物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5 吴兆玲;烧伤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6 韩礼成;章伏生;刘金凤;;严重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安徽医学;1993年06期
7 方林森;烟花火药爆炸伤106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1999年05期
8 胡德林,李守生,汪昌荣,陈侠英,王永杰,周逸平,王月兰;大鼠烫伤后心肌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2000年01期
9 时婕;余又新;徐庆连;;低温烫伤两种治疗方法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10 薛仰杰;;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成国玉;;小儿烫伤的观察护理[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丁宝财;熊灵;钟鸿烈;纪传和;翟红军;李津军;于希娥;;364例雷、电烧伤患者并发症探讨研究[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董肇杨;刘玉祥;曾勇;张磊;黄磊;;抢救青浦2·21成批烧伤患者体会[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蔡玉娥;;改进功能部位肉芽创面修复方法的疗效观察[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俊;;145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贫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刘英祥;何仁亮;程鹏;王聪敏;梁程亮;梁陶沙;;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小儿烧伤36例的临床观察[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慧;王红梅;彭丽;黄泽春;;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增生性瘢痕42例的疗效观察[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建崇;詹新华;朱剑仙;黄永新;吴祖煌;谢包根;;急诊切痂对小儿烧伤脓毒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郭晓晶;;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A];2012年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学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于宝军;严重烧伤致单个核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王珍祥;增生性瘢痕的基因芯片分析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4 李峰;休克期切痂对部分组织解偶联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5 李凯;苯丙酸诺龙干预烫伤大鼠雄激素受体介导靶基因转录调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郭丹凤;严重烧伤大鼠免疫器官中ICAM-1、IL-18、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06年
7 万忠海;抗PEA单抗和单链抗体制备及在绿脓感染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8 陈忠勇;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肠道营养降低高代谢与CRF受体调控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徐昌水;葛根素对初级感觉神经元P2X_3受体介导的痛觉传递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宁广智;天津市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玲;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静;急肾宁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荧荧;黄石散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冯亚兰;二黄油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杨安芳;住院烧伤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宋茂林;特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7 张大伟;烧伤创面治疗药物药效学评价动物模型的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王德杰;高原兔肝脏火器伤后机体应激性变化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黄忠兵;新型亲水性聚氨酯复合敷料的制备和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10 赵洪良;吸入一氧化氮对吸入性损伤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利,赵柏程,皮立,李晓芳,鲁青;367例小儿烧伤病例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5期
2 张强,贾连顺;脊髓损伤的临床统计资料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潘红英,郑文英,陈沂,陈晓;农村烧伤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天津护理;2003年03期
4 刘海兵;唐丹;曹海燕;李奎成;;温哥华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5 沈华林;周婕;;3种中成药治疗方案用于乳腺增生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0年40期
6 何梅,刘旭盛,刘永芳;烧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对策[J];中华烧伤杂志;2001年05期
7 李黎;烧伤患者精神障碍与重返社会工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02年05期
8 闫赋琴;李冬梅;孙慧萍;吕娟丽;刘鹰;;3种方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济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9期
9 李建军,周红俊,洪毅,季京平,刘根林,粟绍强,赵超男,董云英,方玉美,谭鹏,周天健,张爱民,郑樱,北京市2002年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小组;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07期
10 郭险峰;关骅;;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跃彬,赵晓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调查[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2期
2 郭龙春,王兴泰;兰州市吸毒人群吸毒行为及艾滋病知识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1年09期
3 曹闻;陈慧;付义;;湖北省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情况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初步报告[J];应用预防医学;2006年04期
4 王朝龙;淮南煤矿尘肺病患病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3年11期
5 曾传军;罗强;;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回顾性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2008年01期
6 郭健;徐国兴;王斌;杨蕾;陈雪君;黄巧珍;;屈光参差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36期
7 高元华;史延涛;;一起家庭婚宴食物中毒的调查报道[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0期
8 王春花,马丽丽;272例院内感染病例的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1998年04期
9 赵勇;郭冰;李彪;;一起由食用油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3期
10 袁俊;谢朝军;刘于飞;毛新武;李海麟;沈纪川;蔡文锋;刘建平;杨智聪;王鸣;;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疫情特点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如俊;叶胜捷;庞淑光;张文振;章锦成;;10年来我院13616例烧伤病例流行病学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梁尊鸿;潘云川;徐家钦;陈思环;陈彦X;;热带地区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的前瞻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于建武;孙丽杰;康鹏;李树臣;姬红;;华支睾吸虫病88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董美阶;程德明;董学平;;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死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王佳佳;薛晓琳;张雅静;李冠儒;吴秀艳;王天芳;;亚健康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旭霞;;慈溪市部分汽车4S店职业卫生现况调查[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丽萍;胡超云;;慈溪市1991~2008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廖文芳;李心术;鲁世忠;李勇;陈静;颜怀亮;谭万宁;;重庆市巫溪县“痴呆病”调查结果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童庭辉;王宇;洪艳玲;;川南地区儿童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侯春梅;;盛夏谨防中暑[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成文;烧伤患者需忌口[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吴一福;疫区农民为HFRS主要发病人群[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沈佳;气候变了,健康需要监测[N];山西日报;2010年
4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 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迮文远;我国脊灰糖丸很安全[N];健康报;2007年
5 记者 周化虹邋通讯员 凌永平;我市积极采取措施防控手足口病疫情[N];钦州日报;2008年
6 文晓初;以血补血——猪血的多重保健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金振娅;公众不必恐慌[N];光明日报;2010年
8 张荣;清徐中学部分学生出现不典型麻疹病例[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小琴;伤害患者中男性占7成[N];兰州日报;2005年
10 宋丹阳;不宜打车去医院的病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吕开阳;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直接住院成本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鲁杰;密胺餐具在餐饮业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其聚合起始物危险性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3 尹遵栋;部分地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4 闫永平;乙肝病毒经胎盘感染致宫内传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5 李丹地;河北省卢龙地区轮状病毒流行病学及G5P[6]毒株的分子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孙闻嘉;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发生率、分子流行病学及病例对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林辉;重庆市结核病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相关基因分子特征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毛雪丹;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慧娜;国外部分新发传染病防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2 黄福林;高淳县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韩国伟;东莞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分析和预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龚震宇;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与流行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丁丁;脂肪肝中医证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09年
6 廖薇薇;重庆市主城某区妇幼保健网络及工作现状调查研究和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梁[;基于社区的孕前保健干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姚志强;沈阳市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刘萍萍;青岛市黄岛区2006-2008年医院伤害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叶庆强;东莞市大朗镇工人职业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3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21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