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山东省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其预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2 08:59
【摘要】: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于其“传染性”和“流行性”,迄今为止传染病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WHO报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85%);1995年全世界死亡的5200万人中,有1700万死于传染病(37.2%)。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及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仍是发达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中的主要病种。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是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病种。建国后,山东省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居山东省传染病发病率前三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麻疹仍是山东省重点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在一些贫困地区,因其卫生资源贫乏,某些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研究山东省主要传染病发病的流行规律并进行预测,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利用山东省1963年-2005年17地(市)的19种法定传染病疫情报表资料,进行以下研究:①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山东省19种传染病发病的流行趋势及其季节分布特征;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ystem,GIS)技术揭示山东省17地(市)不同年代乙型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麻疹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③根据山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麻疹发病的流行趋势及其季节分布特征,选用不同的预测方法预测其发病率。 主要研究结果: 1.山东省1963年-2005年19种法定传染病发病概况 (1)山东省1963年-2005年19种法定传染病的总平均发病率由60年代的3918.09/10万下降至2000年后的45.91/10万;43年间曾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在1964年,总发病率约为6417/10万;第二次高峰在1971年,总发病率约11282/10万;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定传染病年总发病率明显下降;1998年之后山东省法定传染病的年总发病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 (2)在60年代和7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51.49%和53.72%;80年代到2000年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分别为67.04%、80.19%和80.89%;不同年代前5位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由60年代的疟疾、流感、麻疹、痢疾和流脑,转变为90年代后的肝炎、出血热、麻疹、伤寒和猩红热,但伤寒和猩红热的发病率仅为0.62/10万和0.59/10万。 2.山东省1963年-2005年三种主要传染病发病概况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未分型期(1963年-1989年):①60年代发病率较低(45.04/10万),70年代以后发病率增高,平均发病率约为111.37/10万;②发病具有周期性,约4-5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27年间,共出现5次发病高峰,其中1972年和1977年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284.95/10万和464.13/10万;③病毒性肝炎在60年代无明显季节波动,70年代后具有明显季节波动性,秋冬季为发病高峰;④病毒性肝炎在全省各地均有发病,但不同年代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病毒性肝炎分型期(1990年-2005年):①甲肝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45.34/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53/10万;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13.02/10万,上升到2005年的43.06/10万;1994年甲肝和乙肝的发病率曲线出现交叉;②甲肝发病具有季节波动性,春季和秋季发病高;而乙肝发病的季节波动性不明显;③90年代甲肝的发病范围及其发病水平明显大(高)于2000年,90年代以青岛和济南发病严重,烟台、枣庄和泰安次之;2000年后威海发病严重,烟台次之。90年代乙肝的发病范围较大,主要集中在济南和淄博,其次为东营、泰安、枣庄等地;2000年以后,主要集中在威海,泰安和淄博次之。 (2)肾综合征出血热:①60年代发病率极低,,70年代后发病率逐渐增高,在1986年和1995年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为52.56/10万和26.05/10万;1998年以后,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后发病率稳定在11.4/10万~2.39/10万,呈散发状态;②山东省HFRS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且不同年代季节分布不同:70年代以秋冬季发病为主,呈单一的秋冬峰型;80年代以秋冬季发病为主、春季发病次之,即秋冬峰为主的双峰型;90年代春季发病为主、秋冬季发病次之,即以春峰为主的双峰型;2000年后发病的季节分布同90年代;③60年代除济宁地区外,其它地市无病例出现;70年代疫区范围局限在临沂、潍坊;80年代疫区范围明显扩大,几乎波及全省各地,以济宁、临沂发病最为严重;90年代疫区范围基本同80年代,仍以临沂发病严重;2000年以后,疫区范围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临沂及其周边地区。 (3)麻疹:发病水平经历了使用麻疹疫苗前期(第1期)、麻疹疫苗推广期(第Ⅱ期)、实施计划免疫期(第Ⅲ期)、加速麻疹控制期(第Ⅳ期)和消除麻疹期(第Ⅴ期)。①第Ⅰ期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四期,第Ⅱ期发病率比第Ⅰ期明显下降,下降速度约50%,但仍高于其它三期;第Ⅲ期发病率比第Ⅱ期下降得更为迅速,下降速度约96%;第Ⅳ期发病率处于最低水平;第Ⅴ期发病率较第Ⅳ期高,上升速度约为第Ⅳ期的3.4倍;②麻疹发病呈规律性季节分布,高峰集中在3月-5月;③43年间,麻疹在全省各地均有发病,但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第Ⅰ期在全省各地均有发病且发病率高,济宁、枣庄、青岛、济南发病严重;第Ⅱ期发病范围缩小,菏泽和临沂发病严重;第Ⅲ期发病范围明显缩小,主要集中在菏泽、枣庄和临沂;第Ⅳ期发病范围进一步缩小,仍集中在枣庄、菏泽;第Ⅴ期发病范围有所扩大,以滨州严重,其次为德州、枣庄、菏泽、济宁和青岛。 3山东省三种主要传染病发病的预测 (1)乙型病毒性肝炎根据1990年-200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月发病率资料的特点,应用ARIMA模型对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其最优模型为: X_t=Z_t-0.6011Z_(t-1)-0.0645Z_(t-2)-0.0803Z_(t-3)+0.0654Z_(t-11)-0.4599Z_(t-12)应用该模型预测2004年和2005年乙肝的月发病率,并与该期实测值比较:第一年和第二年相对误差的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3.7%(4.07%,21.97%)和16.9%(8.41%,27.17%)。显示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且近期预测效果优于远期。进一步将2004年和2005年24个月的月发病率资料加入到1990年~2003年的数据中,拟合的最终预测模型为: X_t=Z_t-0.3320Z_(t-1)-0.1214Z_(t-2)+0.0374Z_(t-11)-0.4997Z_(t-12),用其预测山东省2006年乙肝的月发病率。预测结果显示,山东省2006年乙肝的月发病率在2.87—4.70/10万之间,仍呈上升趋势。提示山东省2006年新发乙肝病人约有3.5万~5.9万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肾综合征出血热根据1990年-2004年的月发病率资料的特点,应用小波分析对HFRS的发病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小波变换处理对2005年HFRS月发病率的预测值与同期内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的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为8.81%(0.81%,28.89%),其预测精度较高;进一步把2005年的月发病率资料加入原数据中,重新进行小波分解处理,得出2006年1月~12月的月发病率预测值。提示2006年HFRS预测的月发病率比2005年有所下降,仍具有春峰和秋冬峰的季节分布特征。 (3)麻疹根据麻疹月发病率的流行趋势,先利用1985年~2003年的数据构建ARIMA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较低,不适于外推预测。进而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指数平滑法分析疫苗干预措施对麻疹流行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阶段的季节效应变化不大,但趋势效应变化明显:1963年~1976年麻疹发病水平高,且有周期性波动;1977年~1986年麻疹发病水平明显下降,且周期性波动消失;1987年~2004年麻疹发病处于平稳的持续低发状态。本研究认为,对于通过人为干预措施可使发病率明显下降、且发病率降至到很低水平的疾病,其发病率不适宜应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研究结论: 1.1963年~2005年43年间,除1964年和1971年外,山东省19种法定传染病的总发病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1998年之后总发病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80年代之前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0年代之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前5位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前5位传染病为肝炎、出血热、麻疹、伤寒和猩红热。 2.山东省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60年代较低、70年代增高,80年代后逐渐下降;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具有季节波动性(春季和秋季发病高),发病多集中在大、中城市(青岛、济南、威海和烟台);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季节波动性不明显,全省各地均有发病。 3.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在60年代低、70年代后渐增高,1986年和1995年发生暴发流行,2000年后呈稳定散发状态;HFRS疫源地性质经历了70年代的姬鼠型(单一秋冬峰)、80年代的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秋冬峰、春峰)、90年代以后的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春峰、秋冬峰);疫区主要集中在临沂及其周边地区。 4.山东省麻疹发病率受免疫干预措施影响极大:使用麻疹疫苗前期发病率最高,麻疹疫苗推广期发病率的下降速度约50%,实施计划免疫期发病率的下降速度约96%,加速麻疹控制期的发病率处于最低水平,消除麻疹期(2005年~)发病率有所上升,是前一期的3.4倍;发病呈季节波动性,多发生在3月~5月;全省各地均有发病,菏泽较严重,枣庄次之。 5.选用预测方法时,应根据时间序列资料的特征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型:①具有相对稳定上升(或下降)趋势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如乙肝)可考虑用ARIMA模型预测其发病率;②对于发病率较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如HFRS)宜用小波分析理论预测其发病率;③对于通过人为干预措施可使发病率明显下降且发病率降至到很低水平的疾病(如麻疹),不适宜应用数学模型预测其发病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181.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凤艳;孙长青;宋春梅;;新乡市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265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265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