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蛋白和抗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9:21
【摘要】: 目的 克隆、表达和纯化p53蛋白;制备鸡抗人p53蛋白的IgY抗体;建立血清p53蛋白和抗体的ELISA方法;初步描述血清p53蛋白和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 方法 扩增p53结构基因序列,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在大肠杆菌B121中诱导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母鸡,,得到抗p53—IgY;在此基础上建立间接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不同人群血清抗体和p53蛋白,采用描述性方法比较各组人群p53蛋白和抗体阳性情况。 结果 SDS—PAGE显示表达的GST-p53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80Kda;制备的抗p53—IgY可特异性识别原核细胞中的p53蛋白,不识别包括GST在内的其它细菌蛋白;间接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和不同恶性肿瘤的血清p53蛋白和抗体阳性率不同,蛋白阳性率最高的为职业暴露组(11.14%)和前列腺癌(12.50%);抗体阳性最高的是恶性肿瘤组(14.59%)和卵巢癌(41.67%);正常人群组蛋白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4%和1.02%;在部分癌前病变(如肝硬化、慢性乙肝、慢性胃炎、胃溃疡和慢性阑尾炎)中也检出p53抗体。 结论 p53血清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暴露、疾病和基因变化情况。观察血清p53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对接触环境和职业致癌物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监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在临床疾病的监测以及肿瘤病人的诊断中,血清p53抗体的应用价值较大;在职业致癌物暴露的监测中则以血清p53蛋白更为敏感。血清p53指标作为一种高特异、无创性、方法简便的肿瘤和职业暴露标志物就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图文】:
酶切结果证实,该大质粒可被切成分子量大约为49O0bP和1200bP的两条带,对照质粒只有一条分子量约4900bp的条带(图1一1)。(三)序列测定序列测定证实该序列全长1179bp,与p53结构基因的编码序列一致(附图1一2)。二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的诱导为了使目的基因更好地表达,对影响表达的四个条件进行了优化。这四个诱导条件包括诱导时机、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结果显示,在菌液A6仪〕值为0.5时开始,加入0.3mmof几浓度的诱导剂,在37℃诱导5h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一(二)重组蛋白的纯化用超声波破碎细菌,离心后取上清和沉淀进行SDS一PAGE,发现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于上清中。上清经GsT-sePharose一4B特异性吸附后
蛋白阳性血清120份,阳性率为4.88%;抗体阳性巧8份,阳性率为6.43%。各组之间p53蛋白和抗体阳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一3,图3一l)。表3一3不同组别血清p53蛋白和抗体检出情况组别例数蛋自阳性数%xZP抗体阳性数%x“P止常人群组30.3491.02职业暴露组8711.1462.63107.870.00010.09111.790.000244.2214.591204.886.439189汗87(78’22f561345.…,‘‘、n艺临床对照组恶性肿瘤组合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181.3
本文编号:2659997
【图文】:
酶切结果证实,该大质粒可被切成分子量大约为49O0bP和1200bP的两条带,对照质粒只有一条分子量约4900bp的条带(图1一1)。(三)序列测定序列测定证实该序列全长1179bp,与p53结构基因的编码序列一致(附图1一2)。二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的诱导为了使目的基因更好地表达,对影响表达的四个条件进行了优化。这四个诱导条件包括诱导时机、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结果显示,在菌液A6仪〕值为0.5时开始,加入0.3mmof几浓度的诱导剂,在37℃诱导5h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一(二)重组蛋白的纯化用超声波破碎细菌,离心后取上清和沉淀进行SDS一PAGE,发现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于上清中。上清经GsT-sePharose一4B特异性吸附后
蛋白阳性血清120份,阳性率为4.88%;抗体阳性巧8份,阳性率为6.43%。各组之间p53蛋白和抗体阳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一3,图3一l)。表3一3不同组别血清p53蛋白和抗体检出情况组别例数蛋自阳性数%xZP抗体阳性数%x“P止常人群组30.3491.02职业暴露组8711.1462.63107.870.00010.09111.790.000244.2214.591204.886.439189汗87(78’22f561345.…,‘‘、n艺临床对照组恶性肿瘤组合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春华,周其宏,承泽农,赵红,肖棣,葛萍;苯对小鼠骨髓细胞p53表达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李卓炜,吴逸明,陈琛,马玉英,王新朝;焦炉工染色体畸变和血清p53蛋白水平的检测[J];河南医学研究;1998年04期
3 陈胜,徐耘,肖成峰,杨春秀,王瑞波,邬堂春;苯作业工人血浆热应激蛋白水平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659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65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