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云南玉溪地区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2:32
【摘要】: 目的/背景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体外抑菌试验发现鲜大蒜有防治H.pylori感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拟进行:(1)H.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2)H.pylori及其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3)食用鲜大蒜防治H.pylori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方法 (1)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结合~(13)C-UBT调查H.pylori现症感染率及其流行情况。(2)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pylori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并评价效果。(3)分为三组进行食用鲜大蒜抗H.pylori的研究:①鲜大蒜治疗组,每日食用鲜大蒜20g(每餐10g),连续1个月。②药物治疗组,用含铋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程2周。③安慰剂组,,服用和药物治疗组所用药物外观、数量和疗程一致的安慰剂。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13)C-UBT。(4)对食用鲜大蒜组和药物治疗组作费用-效果分析。 结果 (1)有379个对象纳入研究,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及随访率均为100%。用~(13)C-UBT测得的H.pylori总感染率为55.94%。(2)食用鲜大蒜防治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H.pylori阳性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用鲜大蒜防治组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后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6.10%与 74.sl%,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与安慰剂组根除 率6.98%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食用鲜大蒜根除 Hpylori的费用明显低于经典含税剂三联方案的费用O万值分别为 0.02、0.80)。云南省农村人口有3246.3万,Hpytori的感染率按 50%计算,如果全部用鲜大蒜疗法根除 Hpytori,每疗程至少可节约 费用为:8.3亿元。N)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9个与*Wbri有关的 流行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筛选出6个与 Hpytori有关的重要流行因素。u)小石桥乡感染率万.3%)低于 洛河乡(63.l%),(P<0.05)。洛河乡饮用河水、沟水和生水者及饮 酒者比例要高于小石桥乡(KO.05):经常食用鲜大蒜的比例门合*%) 要比小石桥乡(52.2o)低(P<0.05)。(6)开展健康教育后 H…ri 基本知识、相关疾病知识和常见上胃肠道疾病保健和防治知识的知 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 结论(l)云南玉溪地区农村属高感染地区。饲养家禽(畜) 和饮水是该地区Hpyo :i感染的重要媒介:饮水、吃鲜大蒜、饮酒、 上腹胀痛不适等为影响Hpylori感染的重要流行因素,其中常食用 鲜大蒜为保护性因素。u)食用鲜大蒜对Hpylori的根除疗效与经 典含税标准三联疗法相当,但前者是成本花费较小、无耐药性和无 毒副作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洛河乡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小石桥乡, 可能与洛河乡人群长期大量饮酒者较普遍、饮用水源多为河水或沟 水、而常食用鲜大蒜者相对较少有关。N)对农村人群进行 HPylori 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深受人民欢迎,而且行之有效,对控制HPylori 感染及其临床后果有深远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吉海;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J];日本医学介绍;1994年02期

2 焦建华,杜永清;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的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4年03期

3 李月娟,刘耀清,王全立,刘志红,马立人;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对胃癌和胃炎组织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6年04期

4 路又可,杨毅军,朱人敏,王年吉;利用脲酶活性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1996年01期

5 温敏;山田宣孝;;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胃粘膜病变的电镜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996年02期

6 刘岱青;;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家猫实验性胃炎[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6年04期

7 史久华;有希望的幽门螺杆菌菌苗[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7年01期

8 何小平,朱人敏;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年01期

9 张万岱;幽门螺杆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胃肠病学;1997年03期

10 潘春生,王玉梅;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药;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田雨;高文;王蔚虹;张孝平;胡伏莲;;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李淑德;李兆申;纪徐淮;许国铭;;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IL-8转录信号传导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4 冯百岁;姚雪华;赵国强;;幽门螺杆菌Cag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邵伟;刘成国;方富昌;周燕;黄海东;;胃镜清洗消毒对幽门螺杆菌的杀灭作用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胡品津;萧树东;张万岱;胡伏莲;;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三届幽门螺杆菌学术会议纪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叶嗣颖;李耿;田拥军;张正茂;崔斌;宋启发;熊萍;;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性及多重相关基因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刘海燕;方平楚;陶然;俞建国;陈晶;;浙江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cag PAI的分布[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孟灵梅;闫秀娥;张冬红;张静;周丽雅;林三仁;丁士刚;;幽门螺杆菌在中国胃癌高低发区儿童和成人中的流行现况[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于菲;三招除幽门螺杆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2 李鑫;幽门螺杆菌——胃内的隐形杀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任海军;西蓝花嫩芽抑制幽门螺杆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文/徐天景(副主任医师);可恶的幽门螺杆菌[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5 武和平;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N];文汇报;2003年

6 记者李天舒;幽门螺杆菌被西兰花“打败”[N];健康报;2009年

7 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拯救幽门螺杆菌![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李增烈;幽门螺杆菌劣迹斑斑[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记者 卢文洁 通讯员 朱素颖 王薇;大人婴儿同睡 易感染幽门螺杆菌[N];广州日报;2004年

10 湖北 胡兴寿;胃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N];家庭医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幽门螺杆菌σ~(54)调节稳定期细菌存活及硫代蒜素抗菌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英会;IFN-γ对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广;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袁文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纠正H.pylori阳性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5 宋春芳;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凋亡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张新;幽门螺杆菌干扰胃黏膜上皮核转录因子SOX2/Hath1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郝庆;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基础[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邵春红;幽门螺杆菌响应环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马剑颖;脾胃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陈晓华;拮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琼;云南玉溪地区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2 江月萍;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D];青岛大学;2001年

3 李惠影;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邵春红;幽门螺杆菌适应性蛋白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万荣;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其临床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0年

6 王宁;表达幽门螺杆菌鞭毛粘附素的重组大肠杆菌ghost型疫苗的制备及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陆志瑛;15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淼;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毒性片段与hpa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9 江花;溃宁口服液抑杀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吴小茜;幽门螺杆菌oipA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86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686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