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拱墅区传染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7:37
【摘要】: 传染病是指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传播,感染易感者。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是病原体和宿主、病原体和外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的结果。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流行过程,即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既是生物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流行过程才能发生与发展。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和消灭也离不开这两类因素的作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通过作用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而影响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部分传染病之所以能死灰复燃和再度肆虐人类,是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本课题对拱墅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病例对照研究为基础,调查影响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以进一步揭示两种人群传染病影响因素的不同之处,从而为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以杭州市拱墅区作为研究地点,以当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为研究群体。病例来源于该次调查人群中的全部传染病患者。对照的选择原则以与病例同年龄(±3岁)、同性别、同人口特征(常住人口或流动人口)作为1:5个体匹配条件,在随机样本中选择相应对照。 采用统一编制并经过预调查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调查员直接询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被调查对象本人后填写。本次调查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家庭综合状况、个人基本情 况、传染病患病情况等调查项目。 全部调查表格经统一编码后,由专门人员用Epi Data3.o软件输入计算机建立 数据库,经校验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分析包括现况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现 况调查包括随机样本人群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以及人群患病情况等;病例对照 研究分析时,首先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分别作均衡性检验,再分别对常 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传染病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显著性水平小于 0.10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的选择采用向后剔除法 (backward),用OR值判断模型中各因素作用大小。 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在SPSSll.5软件中进行。 结果 1.现况调查 本次调查常住人口1480人,男性占497%,女性占50.3%,平均年龄38.86岁; 流动人口1285人,男性占53.6%,女性占46.4%,平均年龄28.07岁。被调查的常 住人口中患病人数为47人,总患病率为317/10万;流动人口中患病49人,患病率 为381/10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二0.834,P0.05)。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传染病构成存在差异(P0.05)。常住人口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腮腺炎、甲肝、菌痢、 流感、乙肝和麻疹,流动人口前五位传染病为乙肝、流感、麻疹、甲肝和菌痢。 2.病例对照研究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人群基本状况与传染病的发生均无 统计学意义。常住人口居住环境与传染病的发生也无统计学意义;而流动人口房屋 采光不好、户外共用厕所为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40和 2.37,未发现流动人口居住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与传染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常住 人口生活行为方式中与传染病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饲养宠物和与传染病患者 有密切接触史,估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77和19.04;流动人口吸烟大于10支/天、 分餐制、体质较差、不清楚接触者是否患有传染病、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5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个因素为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生活行为方式中的其他因素 与传染病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住人口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居所从不消毒、饲 养宠物、有饮生水习惯4个因素进入多因素模型,其中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 居所从不消毒、饲养宠物3个因素的回归系数都为正值,OR分别为20.21、3.75和 3.51,而有饮生水习惯OR为025,95%Cl:0.07一0.91:流动人口与传染病患者有密 切接触、不清楚密切接触者是否患有传染病、体质较差3个因素与传染病的发生有 较密切的关系,OR分别为26.33、6.98和20.40。 结论 拱墅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传染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种传染病 的构成比存在差异,常住人口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腮腺炎、甲肝、菌痢、流感、乙 肝和麻疹,流动人口前五位传染病为乙肝、流感、麻疹、甲肝和菌痢。常住人口传 染病的发生与饲养宠物、居所从不消毒、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有饮生水习惯 四个因素有较密切关系。其中前三个因素为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从大到 小依次为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居所从不消毒、饲养宠物;而有饮生水习惯为 保护因素。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 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系科;注意新传染病的出现与控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2 王力健 ,魏承毓;厄尔尼诺现象与传染病[J];城市防震减灾;1998年02期

3 焦成松,郑山根,贾战生,李德忠,刘银燕,周永兴;某军校不明病因急性肝炎爆发流行的调查与随访[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陈健,梁建华,金顺英;广州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免接种情况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9年01期

5 顾炎权,邵志祥;外来流动人口对卫生防病工作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5年01期

6 袁芝琴,李良成,吴坤森,单芙香;深圳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年03期

7 冯景强,梁恒进,姜岳明;我国城乡给水状况与肠道菌腹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1期

8 吴系科;我国传染病控制问题的前瞻[J];疾病控制杂志;1997年01期

9 赵勇进,吴红辉;迎接双重挑战 再创新的辉煌[J];江苏卫生保健;2000年02期

10 李拯民;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和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700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700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0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