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分析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8:14

  本文关键词: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分析体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畜共患病既能感染人也能感染动物,其宿主群体复杂,危害性强,扑灭难度大,国际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历史上,全球多次大规模暴发过人畜共患病,曾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当今世界,随着环境恶化,新发疫病不断出现,旧疫病重新复苏和流行,人畜共患病的威胁越来越大。据统计,在近几十年里,有近30种新发人畜共患病陆续被发现,其中部分人畜共患病宿主范围广、毒力强、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人类危害巨大。而埃博拉出血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牛海绵状脑病、西尼罗热、狂犬病等旧人畜共患病频频暴发,国际疫情越来越复杂。WHO公布的埃博拉疫情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年3月10日,全球埃博拉死亡病例超过1万人;确诊、可能与疑似病例高达24350人。随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境动物及其产品的种类、批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口岸疫情防控体系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国境口岸是国际间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的首站,是人畜共患病传入的第一个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首要任务是防止传染病经口岸传入国内。在日常口岸检疫工作中,动物检疫和卫生检疫各司其职,协作较少。但是,近些年来一些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的流行与暴发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罗热等让我们意识到人畜共患病应该是动物防疫和卫生防疫工作共同管理的范畴。比如,2014年6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智利进口的210头羊驼中检出13例Q热阳性,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羊驼中检出Q热。因此,面对全球人畜共患病疫情高态势发展,建立全面、系统、有效进境动物及动物产品传播人畜共患病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更好的履行动物检疫及卫生检疫工作职责,控制和降低外来人畜共患病风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中国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口贸易的安全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风险评估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不确定是否会发生的事件进行逻辑分析并进行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国际疫情防控的重要分析手段,通过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评估疫情传播和发生的可能性,得到各国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本研究运用《AS/NZS ISO 31000:2009 Risk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SN/T2486-2010进出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程序和技术要求》中提出的风险管理流程及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方法建立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的风险分析模型。通过文献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筛选、确定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影响因素,确立权重系数及评分标准。分别对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的可能性影响因素及危害程度影响因素进行评分,计算影响因素加权评分并进行分析,按照半定量的方式判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及危害程度等级,结合两者使用矩阵分析法对风险水平进行分级。从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层面对人畜共患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对人畜共患病传入风险控制进行计划、决策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为:一、选取收集了21种重大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及流行病学情况,从中找出人畜共患病的传入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的关键风险因素,为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传染病风险评估影响因素的确立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二、拟定了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分析方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动物检疫及卫生检疫实验室测实验室专家、业务一线的动物检疫及卫生检疫的工作人员以及检验检疫系统外相关单位包括动物疫控中心、疾控中心、大专院校等从事动物检疫及卫生检疫的专家的意见,收集到101份反馈调查问卷,确定了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系数。对于被评估的不同动物及动物产品来说,可因可传播的病种不同、传播途径及其它涉及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而进行必要的指标调整,增填或删除影响因子,以保证评估指标体系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三、通过对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可能性分析及传入危害严重程度分析,采用半定量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总加权所占百分比来判定可能性及危害严重程度水平分级。并将可能性水平等级和危害严重程度水平等级输入风险矩阵,得出风险水平评价分级。四、建立了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分析系统,并以北京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为实例进行了应用,为口岸防控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风险分析体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可针对特定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和特定人畜共患病,建立定量数据模型,开展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评估的研究。本体系的建立,对于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为我国卫生检疫提供理论指导,对口岸输入人畜共患病的预警、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突破了进口动物及动物制品风险评估时只注重动物疫病传入对动物的影响,将关注点切入到对人类公共卫生的影响,从动物检疫方面入手,为卫生检疫风险进行评估,为传入人畜共患病重大疫情的预防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为国民健康安全建立起一道防线,阻止其向人类蔓延。如何结合人畜共患病发生及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实用性更强的评估模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措施,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 人畜共患病 风险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85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s8-11
  • 前言11-14
  • 材料与方法14-27
  • 1 研究方法14-15
  • 1.1 基本方法14
  • 1.2 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要素及量化赋值14
  • 1.3 风险分类具体方法14
  • 1.4 问卷调查对象选择14-15
  • 2 重大人畜共患病风险因素分析15-22
  • 2.1 牛海绵状脑病15
  • 2.2 高致病性禽流感15-16
  • 2.3 狂犬病16
  • 2.4 猪乙型脑炎16
  • 2.5 西尼罗热16-17
  • 2.6 马鼻疽17
  • 2.7 类鼻疽17
  • 2.8 野兔热17-18
  • 2.9 Q热18
  • 2.10 疽病18
  • 2.11 猪Ⅱ型链球菌病18-19
  • 2.12 牛结核病19
  • 2.13 布鲁氏菌病19
  • 2.14 钩端螺旋体病19-20
  • 2.15 弓形虫病20
  • 2.16 利什曼病20
  • 2.17 棘球蚴病20-21
  • 2.18 猪囊尾蚴病21
  • 2.19 旋毛虫病21
  • 2.20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21
  • 2.21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21-22
  • 3 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分析体系的建立22-27
  • 3.1 影响因素的确定22-25
  • 3.2 影响因素的评分标准和结果评判方法25
  • 3.3 风险水平评估方法25
  • 3.4 风险管理25-27
  • 结果27-46
  • 1 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分析及风险分析体系的建立27-35
  • 1.1 可能性分析27-31
  • 1.2 危害严重程度分析31-34
  • 1.3 风险评价34-35
  • 1.4 风险分析流程35
  • 2 风险评估体系在北京口岸进口动物的实例应用分析一35-40
  • 2.1 基本情况介绍及风险识别35-37
  • 2.2 可能性分析37-38
  • 2.3 危害程度分析38-39
  • 2.4 风险判定39-40
  • 2.5 监管措施40
  • 3 风险评估体系在北京口岸进口动物的实例应用分析二40-43
  • 3.1 基本情况介绍及风险识别40-41
  • 3.2 可能性分析41-42
  • 3.3 危害程度分析42-43
  • 3.4 风险判定43
  • 3.5 监管措施43
  • 4 风险评估体系在北京口岸进口动物产品的实例应用分析43-46
  • 4.1 基本情况介绍及风险识别43
  • 4.2 可能性分析43-44
  • 4.3 危害程度分析44-45
  • 4.4 风险判定45
  • 4.5 监管措施45-46
  • 讨论46-49
  • 1 重大人畜共患病的确定46
  • 2 风险因素的设置46-47
  • 3 关于问卷调查的分析47-48
  • 4 评估体系的意义及进一步完善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发表论文53-64
  • 个人简历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淑晶;杨卓;李昀隆;李巍;;布病移动传播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J];现代畜牧兽医;2013年12期


  本文关键词:国境口岸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人畜共患病风险分析体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34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