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东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代山东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明代开始,疫病流行远远多于以前各朝,尤其明中期以后,疫病更加频繁。本文从导师龚胜生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0年-1911年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中截取明代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山东地区作为研究的范围,整理并建立明代山东地区的疫灾时间序列,并对明代山东的疫灾情况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灾害学、地理学以及环境学角度对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环境机理研究。 明代有16个皇帝共分为14个标准朝代,历时277年,疫灾之年有56,平均4.95年就发生一次疫灾,疫灾频度约20.22%。洪武、宣德、正统、景泰、隆庆和天启朝在目前所查询的方志中没有疫灾记录,剩下的8个朝代,按疫灾频度来看,各朝代是呈现波动上升变化的,到了崇祯朝疫灾频度达到最大;按照疫灾发生季节分析,疫灾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这是由于这两个季节的气候特征所决定的;从疫灾发生的周期规律来看,按照十年疫灾指数疫灾呈先增大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嘉靖年间疫灾最多。 从空间分布来看,疫灾发生的范围较为广泛,全省六个府都有疫灾发生,整体而言,山东西三府的疫灾发生年数和县域广度均大于东三府,按疫灾累计县数看,最大的是济南府,兖州府次之,而莱州府最少;按照各府域的疫灾频度看,济南府的频度最大,莱州府最小;按照明前、中、后期疫灾的重心点变迁来看,从前期的山东半岛的栖霞县东北部往西向中西部济南府境内的莱芜县东北部继而向西稍偏北的章丘县方向变迁。 从疫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来看,疫灾是在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山东省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地理环境为疫灾的发生提供条件,此外,气象、地质、水文和生物等自然疫灾是疫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经济、交通、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既能作为诱发因子对疫灾的发展流行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作为制约因子对疫灾传播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同时期气候的冷暖变迁和社会治乱的变化导致了时间分布特征,当气候冷暖变化时,会影响着瘟疫的发生,而寒冷期常常是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则为疫灾稀少期;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疫灾空间分布特点,某些单一病种则需要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产生。 通过对明时期山东地区的疫灾进行时空分布和环境机理研究,可以还原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状况,尤其探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现在疫病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环境机理 地理规律 疫灾 山东 明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88.2;X1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1. 绪论14-26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4-15
- 1.1.1 研究背景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15-23
- 1.2.1 疫灾通史研究16-17
- 1.2.2 疫灾断代研究17-21
- 1.2.3 疫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21-23
- 1.2.4 研究述评23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方法23-26
- 1.3.1 研究目标23-24
- 1.3.2 研究内容24
- 1.3.3 研究方法24-26
- 2. 明代山东省行政沿革与疫灾时间序列26-44
- 2.1 明代山东省行政沿革26-35
- 2.1.1 洪武朝26-28
- 2.1.2 永乐朝28-30
- 2.1.3 宣德朝30-31
- 2.1.4 正统朝31
- 2.1.5 景泰朝31-32
- 2.1.6 天顺朝32
- 2.1.7 成化朝32
- 2.1.8 弘治朝32-34
- 2.1.9 正德朝34
- 2.1.10 嘉靖朝34
- 2.1.11 隆庆朝34
- 2.1.12 万历朝34
- 2.1.13 天启朝34
- 2.1.14 崇祯朝34-35
- 2.2 明代山东疫灾序列35-44
- 2.2.1 疫灾时间序列记录35-40
- 2.2.2 疫灾序列简表40-44
- 3. 明代山东省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44-66
- 3.1 明代山东疫灾的时间分布特征44-52
- 3.1.1 疫灾的帝纪分析44-47
- 3.1.2 疫灾的季节分析47-51
- 3.1.3 疫灾的周期分布规律51-52
- 3.2 明代山东省疫灾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52-64
- 3.2.1 疫灾县域的空间分布52-58
- 3.2.2 疫灾厚度的空间差异58-60
- 3.2.3 疫灾频度的空间差异60
- 3.2.4 疫灾重心的空间变化60-64
- 3.3 明代山东省疫病的时空分布特征64-66
- 3.3.1 鼠疫64-65
- 3.3.2 大头瘟65
- 3.3.3 痘疹65-66
- 4. 明代山东省疫灾形成的环境机理66-85
- 4.1 环境背景与疫灾66-76
- 4.1.1 自然环境与疫灾66-68
- 4.1.2 社会环境与疫灾68-70
- 4.1.3 自然灾害与疫灾70-76
- 4.2 明代山东省疫灾时间分布特征的环境机理分析76-78
- 4.2.1 气候变迁76-77
- 4.2.2 社会动乱77-78
- 4.3 明代山东省疫灾空间分布特征的环境机理分析78-82
- 4.3.1 自然因素78-80
- 4.3.2 人文因素80-82
- 4.4 疫病的“边界性”与“地方性”分析82-85
- 4.4.1 边界性82-83
- 4.4.2 地方性83-85
- 5. 结语85-87
- 5.1 结论总结85-86
- 5.2 论文不足86-87
- 参考文献87-91
- 致谢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志,袁嘉祖;近600年来我国的旱灾与瘟疫[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永宸,赖文;1894年香港鼠疫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1期
3 蒋玲,石云,龚胜生;长江流域近代鼠疫分布及流行特征的研究[J];地方病通报;1997年03期
4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5 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6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7 杨林生,陈如桂,王五一,谭见安;1840年以来我国鼠疫的时空分布规律[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8 程杨;李海蓉;杨林生;;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9 王双怀;明代华南的自然灾害及其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10 孙关龙;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钢;历史时期中国蝗灾记录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集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欣华;明代疫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D];西南大学;2011年
3 白燕斌;明代晋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美丽;明代华县大地震震害及救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滢滢;近代山东灾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鹏;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与社会应对[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韩志浩;烟台地区的环境与疾病1820-1912[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张蕾;1910-1911年东北鼠疫与山东疫情兼论鼠疫在山东流行的环境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赵双叶;明代地震与灾后救助[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廷坤;明代中后期山东水旱灾荒的防治[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明代山东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3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