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两广疫灾地理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两广疫灾地理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灾难频繁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发生情况日益严重。本文根据导师龚胜生教授《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收集的有关疫灾史料的记载,将清代两广地区的疫灾史料整合,并建立清代两广疫灾的时间序列,从历史地理学、环境学的角度对我国清代两广疫灾地理规律及其环境机理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环境对疫灾的发生发展产生的诱发和制约作用。 清朝(1644-1911)共有10个朝代,历经268年,两广各朝均有疫灾发生,发生疫灾的年数为162年,疫灾频率为60.44%。从时空分布特点来看:以朝代论,光宣二朝的疫灾是最频繁的,且朝代间疫灾范围呈波动扩大的趋势;以季节论,清代两广疫灾主要集中在春夏二季;以空间论,广东省疫情比广西省严重,疫灾重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区域;以疫灾周期论,十年疫灾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现出清前期和后期疫情较严重、中期疫情较轻的规律特点。 两广疫灾时空分布呈现上述规律是两广地区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灾害各要素相互叠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两广自然环境中气候、水文、地形、生物等要素,社会环境中政治、人口、经济、边疆开发、战争、交通、卫生、风俗等要素,都对疫灾的发生和发展均有着诱发和制约的作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都对疫灾的发生有着诱发和刺激作用。 另外,本文通过对清代两广频发疫种鼠疫、天花、霍乱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及其环境机理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两广特定疫种发生的环境诱发和制约因素,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各要素的诱发作用或加大各要素的制约作用,从而减少疫灾的发生和减轻疫情,这对现代社会中疫灾的发生和流行时的预防和救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清代 两广 疫灾 时空分布 环境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88.2;X1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意义12-13
- 一、选题背景12
- 二、选题意义12-13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一、关于清代疫灾的研究13
- 二、关于两广疫灾的研究13-14
- 三、关于疫灾时空分布的研究14
- 四、关于疫灾环境机理的研究14-16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6-17
- 一、研究内容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三、技术路线17
- 第四节 研究区域的界定及其行政沿革17-21
- 一、清代两广范围17-18
- 二、清代两广沿革18-21
- 附图21-23
- 第二章 清代两广疫灾研究23-60
- 第一节 清代两广疫灾序列23-41
- 一、疫灾时间序列23-34
- 二、疫灾序列简表34-41
- 第二节 清代两广疫灾时空分布规律41-60
- 一、疫灾概况41-42
- 二、疫灾时间分布规律42-48
- 三、疫灾空间分布规律48-60
- 第三章 清代两广疫灾发生的环境机理研究60-75
- 第一节 环境特征与疫灾60-67
- 一、自然环境与疫灾60-62
- 二、社会环境与疫灾62-67
-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疫灾67-69
- 一、气象灾害与疫灾67-68
- 二、水文灾害与疫灾68
- 三、地质灾害与疫灾68
- 四、生物灾害与疫灾68-69
- 第三节 环境对疫灾的诱发和制约作用分析69-75
- 一、灾害链分析69
- 二、环境对疫灾的诱发作用分析69-73
- 三、环境对疫灾的制约作用分析73-75
- 第四章 清代两广特定疫灾时空分布及其环境机理研究75-93
- 第一节 鼠疫75-81
- 一、鼠疫概况75
- 二、鼠疫的时空特征75-79
- 三、环境对鼠疫的诱发和制约机制79-81
- 第二节 天花81-87
- 一、天花概况81
- 二、天花的时空特征81-85
- 三、环境对天花的诱发和制约机制85-87
- 第三节 霍乱87-93
- 一、霍乱概况87
- 二、霍乱的时空特征87-90
- 三、环境对霍乱的诱发和制约机制90-93
- 第五章 结语93-95
- 参考文献95-101
- 致谢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勇;;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原因探略[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年02期
2 王玉琴;;实验性霍乱的发病机制:细菌粘附和繁殖的作用[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1年02期
3 杨才祥;霍乱、付霍乱以及不凝集弧菌的鉴别[J];生物制品参考资料;1973年00期
4 万超群;;霍乱免疫国外研究的若干进展[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79年03期
5 工藤泰雄 ,曲志强;第18次日美霍乱联合会议侧记[J];微生物学免疫学译刊;1983年03期
6 神中宽 ,杨才祥;发现霍乱一百年来的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译刊;1986年02期
7 李景林,路学敏,王逸仙;阿克苏市——霍乱病发生发展的天气气候特征初步分析[J];新疆气象;1989年10期
8 欣怡;;骆驼——霍乱的媒介[J];生物学通报;1989年03期
9 杨正时;魏承毓;;霍乱研究若干近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0年04期
10 谭玉龙;;霍乱——久违的杀手[J];百科知识;2008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如良;刘熙明;刘志萍;周洋;;气象条件对南昌霍乱发病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2 李果刚;员凤英;王欢;张妍好;程建丽;;古代医家辨治流行性传染病霍乱刍议[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雪峰;刘伦光;张丽杰;马会来;郝彩霞;;四川某县一起聚餐引起的霍乱爆发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良 编译;霍乱正改变人类基因组[N];光明日报;2013年
2 编译 胡德良;霍乱正在改变人类基因组[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记者 林小春;霍乱[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孟庆云;霍乱的流行与公共卫生建设[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 邓伽;海南确诊22例霍乱病例,仍有蔓延可能[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本报记者 吴m#麓;霍乱:海南爆发[N];北京科技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郑灵巧;霍乱威胁从未停止过[N];健康报;2008年
8 伏盛华 主持人/王馨娜;旅行中谨防感染霍乱[N];国际商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易学锋 伍晓毅;勤洗手管住嘴可防霍乱[N];广东科技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灵巧;警惕霍乱发病抬头[N];健康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鲁茜;中国伤寒和霍乱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地理因素的关联性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李玉偿;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单丽;1902年霍乱在中国的流行[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杨雨茜;1932年陕西省霍乱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石雪婷;民国21年(1932)陕西霍乱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义;民国时期福建霍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欢;清代两广疫灾地理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两广疫灾地理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428828.html